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2
昨天晚上从高铁站回来,在家门口一个面馆吃饭。这家面馆其实地段是最好的,做的是岐山臊子面,但生意始终不火热。
我昨天进去点餐,就发现了问题。
店长完全没有营销推广的意识。门口没有任何海报做进店引导,无法吸引别人进来吃面;
店面有很大的玻璃墙,干干净净,白白浪费最佳的广告位,就是卖给我也好啊。就写:白领进来吃一碗面,送《和秋叶一起学PPT》优惠券!
这样也好啊,也是跨界整合营销啊。
进来选品,品种很多,让人一下子难以决定,不应该写上本店网红TOP5款,最佳人气款,让消费者一下子就被引导做决定了吗?
还有吃饭的桌面,收银台,这都是100%的广告位,引导大家购买是最佳的地方,都没有放海报引导,难道不是放一个牌子写着——加多2元,送一个蛋吗?
明明可以让别人随时注意到你,加强成交的机会,就这样浪费了。
如果店长有打造个人品牌的意识,就应该把自己包装成网红店。
整个店面设计就往网红店的标准来,没时间做策划简单啊,就在店里选好位置配好灯光,用手机搞快手抖音直播,就直播自己接待用户,做面条的日常/
大家看到人气旺,生意好,就会慕名过来吃网红老板的一碗面。
还可以把自己做面的过程拍小视频,每天遇到怎样的顾客,谈谈自己的心得,这个世界不缺“打工人”吐槽,自然少不了“吃面人”暖心。
很多人觉得个人品牌离自己很远,其实不是的,当你拥有自我品牌建设和设计意识,同样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做出不一样的结果。
把你的个人品牌放大100倍,你的生意也会好上100倍!
突然想到我们的个人品牌顾问,不仅要学个人品牌打造知识,也要学个人品牌包装策划,以后去给这些中小企业老板聊聊整体策划,让他们简单做一些包装,把人流变成现金流,把注意力变成个人品牌沉淀资产,赚个大红包,真的很简单,怎么也不会担心自己会饿死了啊。
大家说,是不是有点意思?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3
昨天一个重庆朋友来我的公司坐坐,她现在做自主品牌的微商,非常欣赏我做教育的态度,问能不能帮我卖课?而且是不要佣金的那种。
我说感谢铁粉,但请不要这样做。
她问为什么?——我说你见过哪个做教育的很会卖货?或者你见过哪个卖货的很会卖课?
都是卖知识有名气了,顺便推荐好货有人买,但不是主业。
或者卖货有老铁了,顺便推荐好课有人买,也不是主业。
如果又想做微商,又想做老师,就会把自己的标签定位变模糊,最后在别人心目中,即不像卖课的,又不像卖货的,反而两种产品销售效率都会降低。
打造个人品牌,就是打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特色标签,大家认可你这个标签了,在特定品类你说话就有影响力,能影响别人决策。
如果你什么都想要,反而会让别人记不住你的标签,除了很信任你的人,反而大家不会对你的推荐重视,得不偿失。
我说有一个人应该可以又卖课又卖货,这个人是罗永浩。但他直播后,很少卖书卖课,一来卖书卖课利润不一定高,二来他也不过是把这两个品当货卖。
以后罗主播的标签慢慢树立起来了,罗老师的人设就会慢慢被遗忘。
一个人可以给自己很多可能,但最终只能选一个可能。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那为什么很多微商朋友,都想打造自己的导师人设呢?这里面有什么道理没有?我今晚8点半有免费直播!我就聊聊这个话题。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4
越来越多的微商都说要打造个人品牌,我甚至发现,我朋友圈的一些人的头衔,已经变成了个人品牌顾问,个人品牌导师,看来也是发现了微商圈有这个需求。
为什么微商觉得自己需要打造个人品牌?
1、留存和激活老用户的需要。
如果一个微商只是卖货的,大家也就只会从他这里买点东西,买完就走。
但是对于微商模式来讲,创造大家多互动的机会,才能找到潜在的成交机会。
所以好微商都会讲故事,讲段子,讲八卦,把自己的用户留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微信群,大家快快乐乐聊起来,成交机会就出来了。
如果一个微商给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人设,就有助于让老用户留下来听你分享,否则你就一卖货的,我干嘛听你扯淡呢?
2、吸引新用户的需要
如果一个微商出圈,认识新朋友,给大家概念是一个卖护肤品的人,估计想认识的人不多。
但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护肤品专家,懂很多护肤品知识,讲得也是头头是道,大家听完很有启发,是不是更愿意买专家推荐的商品?
过去在线下做推荐,也是请专家讲座,销售成交。今天在线上,约专家时间成本,集中流量成本都很高。
如果销售自己就是专家,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别人启发,随时随地就能成交,是不是更好?
所以微商有足够的动力给自己某个领域专业人设,大家都要吸引新用户啊。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那为什么有些微商的个人品牌给人感觉怪怪的呢?大家也可以说说,我下次就聊聊这个话题。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5
上次给大家解释了微商要打造个人品牌的动机,那为什么有些微商的个人品牌给人感觉怪怪的呢?
判断标准在三点。
1、是滥竽充数不懂装懂,还是真的厚积薄发顺便做一下微商。
很多微商发现给自己专业导师人设有助于销售,就去模仿,但是本身缺乏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说来说去就几句轱辘话,或者全是从别人群里抄来的话,很快就掉底子。
2、是真心分享还是打着分享名义做推销。
消费者都不傻,你真心分享有趣有料,再懂一点销售技巧,大家反而愿意和你合作。
但有的人说起来是分享,但听下来就是要你买,甚至你不买马上各种PUA话术怼你,能让人信服么?
3、过于高调强调自己因为学习XXX赚多少钱,为了学习XXX花多少钱,XXX跟我学习赚多少钱。
每天朋友圈真正的干货不多,但是晒成交,晒客户感谢,晒学员赚钱的特别多。
这些手段不是说没有效果,肯定有,而且效果还特别明显。
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真正打造了专业品牌的人,把事业做大的人是这样运营自己的个人品牌的。
做一名长期主义者,而不是用短期利益刺激别人,这才是真正打造个人品牌,换取长期可持续回报的方式。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大家希望我下次聊什么?可以群里说说。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6
很多人一提起微商,就好像是个负面词汇,这是一种偏见。微商迟早会变成一个中性词,就是一个职业,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烂。
就好比当年的电商,一说起自己是做电商的,大家都觉得你不务正业一样,现在都慢慢接受了,这就是一种职业,有人用心,有人投机。
而且自带个人品牌光环的微商开始慢慢增多了,以后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微商,是哪些微商更容易成功打造个人品牌呢?
1、不是做了微商后打造个人品牌,而是本来就有个人品牌的基础,然后通过做微商放大了影响力。
现在很多人发现微商是适合自己的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自由度很高的职业,从而很多高学历的自由职业者,高管人群也加入做微商,这些人只要愿意在个人品牌方面发力,因为积累够,爆发力就很强。
做了微商,还能带着铁粉一起赚钱,钱这个东西,你能带着大家一起赚的时候,其实是个人品牌的赋能器,你总是从大家身上赚钱,不能让大家有回报的时候,是个人品牌的消耗剂。
我也看到一些人,其实个人品牌基础很好,也在做微商,也是说带大家一起赚钱,但是感觉是利用铁粉的信任,实质是收割大家的钱。
2、用心运营,把陌生流量和熟悉流量分组运营。
我说很多人反感微商,是有些微商过于高调强调自己因为学习XXX赚多少钱,为了学习XXX花多少钱,XXX跟我学习赚多少钱。
我还说这些手段不是说没有效果,肯定有,而且效果还特别明显。
但是这种效果明显有一个前提,对陌生流量要打专业度,对私域流量才晒业绩。
而且即便是业绩,也是要分组发圈晒的,不是同样的内容都发给所有人看。
这就是注意运营的针对性,才能有到达的精准性。
很多人其实很懒的,发圈就是群发,这不是运营,而是偷懒。
3、一边做微商一边去学习,任何标签的个人品牌,都需要学习,从而升级自己的内核,如果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很容易掏空了自己,难以吸引人长期追随。
事实上我熟悉的很多优秀的微商朋友,都在学习这件事上非常舍得投资。人之所以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不是因为你赚到钱,而是你为了让自己优秀,在方方面面都愿意投资自己。
其实我也是一个微商,我也通过微信生态圈圈粉,卖书,卖课。
我是老师人设,所以我不一定让跟着我学习的人马上赚钱,但是很多人跟着我学习,观察我这些年的坚持,开始理解长期主义者的含义,开始走正道,不贪心,踏踏实实学习和工作,学实用的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跟着我学习最终应该有的价值回报。
如果这一点能得到大家认可,我这个微商就很满足了。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7
既然聊到微商,就说说微商的朋友圈运营吧。
首先不要关注我朋友圈是怎么运营的,我的朋友圈运营是反面案例,我这样做有我的理由,主要是我没有时间这样做,我做别的事情回报率更高。
我不喜欢别人运营我的号,大家加我,是加我本人,不是加我的助手,我要尊重加我的人。
大家和我说话还是不说话,内容都是我的隐私,它不应该作为商业被运营。即便因此损失很多钱,我也无所谓,人总是有需要自己去坚持的东西。
如果你的号定位就是一个微商营销号,应该怎样运营?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几个基本动作,谁愿意做,谁做到位,谁就有产出。
1、给客户做ABC分类
客户ABC分类两个好处,第一让你知道哪些人是重点客户值得跟进,第二是让你看到不同阶段用户转化率水平,让你优化你的销售动作。
比如针对不同的客户,分组发不同的内容,发内容的时候@一下对方,让对方关注到你的内容,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覆盖动作。
2、给私聊客户打标签
每次和客户聊天,就要给客户打上标签,就好比我们过去拜访客户,要在系统填写销售日志,记录做了哪些销售动作。
标签越多,我们对用户越了解,下次和他聊天,会更容易创造沟通的氛围。
好的微商,一个用户可以打上100多个标签。我这个微商,哈哈哈,我连各位名字都记不住。
打标签另外一个作用是防止销售人员流失后新接手的人完全无法了解老客户,从而上手工作成本太高。
这个事情做得好的微商,其实是管理水平高的体现,不能因为人家叫微商就以为人家管理水平差。
说不定人家比你好得多。
3、坚持内容输出
内容输出其实就是发广告。发朋友圈,一对一私聊,社群分享,视频号,直播,都是内容输出的形式。
内容输出是为了在客户心中强化你的品牌,你的产品。
重复轰炸1000遍,就有成交的魔力。
和广告的区别是,广告是一条内容轰炸1000遍,微商的内容输出是一个主题创造1000条有趣的内容。
广告需要创意,微商需要韧性,如果再多一点创意,就是微商中的战斗机。
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微商运营法宝,在上个世纪认真读过客户管理关系的书,大家都能看到这些方法,只不过在新的平台,新的媒介,新的经营人出来后,大家需要结合不同的成功故事,再学习一遍而已。
我个人观点是这个世界很少有新的方法,特别是在销售这门古老的手艺上。但这个世界的确需要与时俱进的应用。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8
有朋友问,微商在朋友圈不发成交,不晒业绩,怎么吸引想一起来做的人?
也有朋友问,我也觉得天天发成交很Low,那微商的朋友圈运营有没有高级一点的玩法?
当然有。微商发朋友圈分三种。
【1】立人设
一个想打造个人品牌的微商,要给自己定位一个标签,然后围绕这个标签持续输出,进而赋能自己。
比如你可以叫自己成交教练,那么晒业绩,晒成交,晒方法,就没有压力。
你也可以叫自己育儿专家,经常输出育儿知识,回头带货母婴产品就很自然。
立人设最怕人设轰塌,原因无非是别人是真懂,你是不懂装懂,积累不够就抓紧边立边补课。
【2】晒价值观
都说要找同频的人,怎么找?晒自己的价值观,任何事情都可以谈到价值观。比如我写这条分享,我说我会坚持写,争取写满100条。
持续输出,做长期主义者,这就是价值观输出。
很多微商也在这样做,但你会发现她的朋友圈连续看下来,价值观的内核其实是分裂的,不稳定,属于很容易被别人洗的那种。
【3】晒生活秀
分享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给人一种示范,经过努力也可以过上你配得上的生活。
Low的原因往往是你就没有过上这种生活,却过度包装自己去欺骗不明真相的人跟着你赚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欺诈行为,是犯罪。
生活秀最高级的方式是幽默感,让大家觉得你很有趣,好玩,但有你的价值观体现在你的生活里面。
【4】发广告
不聪明的做法是全是广告,没有内容。朋友圈也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最多可以5000人看见。
既然是内容媒体,就得做内容规划和内容运营,不能天天发广告。
高明的广告是天天发,别人还不烦。怎么做到的?把种草和内容自然结合在一起,比如你们看下面这句话。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09
前几天,我做了一场《个人品牌7堂课》新书的直播分享,效果很不错。
直播开始时看点直播间只有1500人气,直播结束后有10000多人气,换算一下人数在3000+人,人均观看时间超过32分钟,结束后还有500+人去看回看。
评论区很活跃,好评多,我们当然有控评,但只删了两个人的恶意评论。
当然很多人听了分享,纷纷选择约我们《个人品牌7堂课》共读活动。
小伙伴很开心,然而我说,对于打造个人品牌而言,一场成功的直播,不应该只是一场直播。
我们不能想当然认为坚持就是走向成功的路,我们还得记住一点,如果一件事你做得足够好,那么你就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既然这场关于个人品牌打造的直播分享口碑非常好,我就应该想一切办法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场分享,才能让你的影响力更大,这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捷径。
让你做得好的内容,结合对的传播动作,持续放大。
直播结束后,我要求小伙伴做如下工作:
1、把我直播过程中的表情包拿去配图传播;
2、把我直播过程中精彩发言配字幕,可以发微信群分享,大家如果有兴趣,马上可以分享我的看点直播间,方便大家回看;
3、把我直播过程录像进行剪辑,配字幕,然后拿到微信公号发视频内容,发微博,发视频号,发抖音,发快手,发条,总之在一切可以分发的平台上,去分发我的《个人品牌7堂课》直播内容;
4、把我的直播内容翻译成文字后,改成公号文章发表;
5、以后碰到有人问为什么要“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可以把这个剪辑好长内容的视频号发给他,让他自己做判断,如果他喜欢,又会点赞,带来新的流量扩散。
这个思维在我的《写作7堂课》里面反复讲过,就是复利式写作的路径设计,为什么很多人很难想到这么做呢?
第一是缺人帮忙执行,我也一样;第二是缺有足够能量的自媒体人群扩散,导致效果很普通缺乏动力做。
不过今天你得记住:
坚持扩散好的内容,和坚持创造好的内容,是一样重要的。
对了,想看《个人品牌7堂课》新书免费直播的朋友,可以来这个看点直播间回看(直接从第8分钟开始看更快),记得点关注和开播提醒,下一场免费新书共读直播,就不会错过了。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0
有个朋友给我说,发现能长久的不是平台,而是个人品牌,因为这样无论下个风口是什么,都可以已积累的个人品牌快速抓住风口。
我说不对。
其实长久的是平台, 反而个人是不长久的。所以老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对个人其实是,当你有了个人品牌,铁打的业务,流水的单位。
圈子内名气有了,不缺业务,就不怕单位换来换去,有本事自己创业也挺好。
很多人在单位的资源很好,但干得不开心,就想跳槽换个单位干。
这个事情要谨慎,我从来不劝人盲目冲动,我反而说要跳出对立模式去思考。
能不能让平台(其实也就是单位)的能量赋给你,你要多想一想如何回馈单位,而不是让单位把品牌能量赋能给个人,而单位的事业一遇到困难,个人就凭借着个人影响力先走一步,这叫忘恩负义。
让平台成就你,让你也成就平台,这才是双赢思维。
很多人应该在单位去卡业务能手的标签,这也是个人品牌,而且是双赢标签,你越成功,就越激励更多人去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单位的业绩就越好。
平台越需要要业绩,就越需要用各种方式去抬你,通过你示范和培训更多人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积累了影响力,平台势能光环加持,做个人品牌的起点会轻松超过没有大平台光环的人。
任何一个优质的企业,都有可能成为你打造个人品牌的起点,不信,想一想,拥有这些单位头衔的人,是不是更容易自带光环:
1、XXX企业合伙人
2、XXX企业原始股东
3、500强企业高管
4、XXX企业销售冠军
5、XXX行业技能比武第一名
... ...
嗯,今天上班,对你的公司老板一定要好一点。
说起来,我可能是第一个强调做个人品牌,完全可以从好好帮公司做好业务出发的人[阴险]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1
我一位朋友,和一位微商大佬聊天,她说很多知识付费的人,圈了粉丝卖课卖书都不好变现,就尝试做微商带货,结果发现带货收入会远远超过卖书卖课。
这些发现微商更好做的人,就会离开知识付费界,因为他们太穷了。
这位大佬甚至说,现在的趋势是知识付费圈的人反过来蹭微商的流量,要么讨好微商,想吸引她们的粉丝买课,要么去微商圈钓鱼,利用微商想提高自己的心态,赚知识付费的钱。
马上有朋友说,怪不得原来粉的某位知识付费大佬,现在全面把自己平台打造成微商模式,双十一下面的个人品牌小主们,天天开直播卖面膜、面霜、精华液......
感觉怪怪的。
我从这段话里似乎看到了两条传统鄙视链,有知识的人觉得微商没有文化,有钱的微商觉得搞知识付费的人假清高。
其实微商做大了就是一个公司,公司创业当然需要各种学习,但是学习对象还不是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而是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人家要系统学习如何经营企业,读EMBA,或者去湖畔大学这样的地方读书,起码把圈子和格局打开。
真要靠知识改变命运,那知识的含金量也不低。
至于知识付费的人做微商,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是绝大多数做知识付费的人,一来个人知识积累不足以支撑他们走太远,二来他们也不具备管理一家知识付费公司的能力。他们就是看到风口,来赚一点钱的。
我认为这位微商大佬说的不对,是很多做知识付费的人,本来就是蹭知识付费红利的,他们是逐利而来,自然也会因为这个行业回报不如预期逐利而去。
一个行业回归平静的竞争时,反而让长期主义者显现。
对我来说,太好了,走吧走吧,把这个小鱼塘留给我。
其实不要小看知识付费,一个单品有潜力做到1个亿,但问题是利润率也许和传统企业做5~8个亿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说,知识付费虽然赚钱越来越难,但还没有像传统行业一样,竞争到彼此都是地板上摩擦。
不是知识付费变难了,是竞争激烈后我们的经营能力成长太慢了,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想少走弯路,可以看看我写的《创业7堂课》,这本可以说是个人品牌做大后的创业版。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2
昨晚我们秋叶团队PPT杠把子老秦第一次做视频号直播,没有谈PPT,而且谈读书,这个策略不错,正好双十一很多人要买书。
不过老秦说直播一开始发现没有美颜,嘴角一颗痘痘都很清晰,当场就想关了直播。
我也拍了一个视频号谈直播这事,我说我不着急做视频号直播,第一条理由也是没有美颜。
很多人在打造个人品牌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形象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形象要符合别人对你的预期。
今天的问题是很多人的照片修得太狠了,结果直播时又太不讲究了,没美颜不说,还素颜,还不打光,形象落差太大,让大家觉得你不真实,自然影响你的个人品牌打造。
所以要打造个人品牌的人会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形象,会保持自己的身材,会穿得体大方的衣服,会在所有场合管理自己的言行,不能任性,这是必然的。
当然老秦颜值能打,没有美颜也没事,再说他是走干货派,不是走偶像派。
我拍的视频号,说了我不做直播的理由,那我以后会做视频号直播吗?
会,但只有两个场景。
一.宠粉答疑
开直播给粉丝答疑
二.系统支持社交裂变
如果视频号直播还需要我费很大力气推广拉人,我就宁可不播。
其实视频号直播裂变一种思路是和微信红包结合,转发直播间到微信群,自动领8元红包(金额自己定),这个肯定行得通。
不过微信得想好,这样做就是自己带头破坏克制的规则,左右为难。
作为有拍照恐惧症,真人比照片,比视频,比直播好看的男人,开直播我不怕,但没有新流量,开直播我动力不足[捂脸]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3
昨天是双11,我也在观察知识付费圈的流量变化。
先说四大天王,樊登读书一如既往凶猛,我起码收到20次不同代理私发的信息,对比之下吴晓波的890我只收到一次私信推广。
混沌大学的海报特别好看,还推出了打包低价套餐服务,给帮忙分销的人很高的佣金。
得到直接上了视频号直播,罗振宇和脱不花很有想象力的唱起了京剧,罗振宇干脆反串,真拼啊。
不过依赖社交关系扩散的视频号直播,在线人数似乎有限。
腾讯课堂发布了战报,说比去年翻一倍,但是都是K12和考证赛道的玩家,淘宝双十一教育类排名靠前的学校都出来了,也全部是传统的教育公司,无非是线下学校通过线上转化成交。
似乎大家没有怎么看到喜马拉雅,荔枝,千聊的消息,我搜了一下我朋友最多的微信朋友圈,樊登很多推广消息,得到更多是老用户的习惯性分享,吴晓波老师的文章还是到处被转载,还有890新商学的大会。
混沌大学倒是推出了一句话文案:混沌大学的课,普通人学了真的有用吗?
答案当然是一定有用。
今年我们团队双十一大促比较佛系,主要是在公号上发了推文,在微信群里发了一遍通知,尽量不扰民。
我自己的公号秋叶大叔,就只发了一个二条,我自己的朋友圈,也就昨晚发了两个圈,我们更多把精力放在内部管理和为明年布局上了。
我个人感觉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事情加速打了一年,用户有点疲倦了。
毕竟这是一个回报越来越平均的行业,如何做大规模,留住人才,更好服务学员,让学习变得简单有趣,让大家都喜欢——和秋叶一起学
如何让学习变得简单有趣,让学员选择口碑更好的产品,才是我们未来最大的短板。
我真正好奇的是,今年大家双十一都买了知识付费产品吗?
是买了书,还是买了网课,或者线上训练营?
买了谁的产品,不如今天晒一晒?
嗯,不发卖课的广告就行。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4
昨天有条新闻让我注意了,说李雪琴直播刷量,311万人,300万刷的,也就是说真实的数据不超过11万。
11万是个什么概念呢?我昨晚秋叶写作特训营答疑直播,对外公开,在书友会扩散了一轮,大概1000人进入直播间。
我和李雪琴之间,就隔着11万的距离,哈哈哈。
网上现在动辄一个晚上销售破亿,一个网红没个千万粉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网红。其实水分很大。
我个人很喜欢李雪琴的表演,我认为她节目覆盖的人数有可能破亿,影响力很大。
但脱口秀是娱乐节目,个人影响力大不一定等于带货能力强,所以她直播也没有那么多人来,但11万人在线已经是超级厉害。
有人焦虑,总觉得自己没有个人品牌就没有流量,这个问题有点本末倒置,是你到处刷脸反复强化你的核心标签,比如我现在强化我能帮好老师打造个人品牌的标签,天天刷,反复刷,刷出影响力,别人认可了约你合作,就带来了新流量。
个人品牌不一定直接带来流量,而是这个势能让你可以换流量。
不过有一件事让人细思恐极,这次爆料的人自称是刷量方。
为啥刷量的人主动爆料李雪琴的量是买的?这样做违反行规,以后谁敢找你刷量?
还有一直播完就出这样的负面,是谁不高兴了?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思考点吧?
你们说为啥李雪琴被曝光负面了呢?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5
今天我在北京,参加一刻的分享。时间是15分钟,很像TED这种类型的分享。
刚刚大声读了一遍分享稿,发现正好是20分钟,可能还得压缩一下内容。
参加这种分享,其实压力很大,昨天白岩松也参加了分享录制,我不知道这种央视大牛人,做这种分享是不是驾轻就熟,但对于我来讲,依然是一个艰难地挑战。
我必须反复背很多遍演讲稿,才能把自己要讲的内容没有大的错漏记下来,刚刚早上第一遍,还不够,我早上至少还得读三遍。中午必须要休息一下,下午再背五遍,今天的第九遍留给舞台。
我隐隐有一种担心,我以后可能不能随便接这种分享了,我的记忆力没有过去那么值得信任。
人在压力下,会出现种种失误,这是正常的。但是一刻邀请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尽管我知道这是一个需要好故事的平台,而我喜欢讲道理,不喜欢讲故事。
为什么还是要答应?
被一刻邀请本身,首先是对你个人业绩的一种认可。
在一刻这种平台,如果你真的讲得好,你的视频就会得到广泛传播,让你的影响力得到放大,平台和你双赢。
可以说这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捷径,去演讲,去有视频拍摄录制分享能力的平台去演讲,在分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奇妙的缘分。
但要讲出质量,真的很难,让人头秃。
今年做很多事情都匆匆忙忙,没有好好打磨细节,还真是有点感谢疫情,让我隔离在武汉,没人干扰,反而认认真真写出了好几本书,比如这本《个人品牌7堂课》,是我最近几年写的书中质量最高的一本。
不管怎样,今晚就要临场发挥了,稳住,给自己加油!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8
在很多人眼里,打造品牌有一个捷径是蹭IP。
蹭IP有很多种形式,蹭得好很有效,否则容易翻车,一关键是你蹭的尺度。
哪些行为可以理解为蹭IP?
其实下面的这7种行为都是常见且大家接受的。
1、围绕热点人物或品牌经常写自己的见解,写得好还叫深度。
2、举办或参加高水平的有影响力的大会或分享。
就怕本身大会质量一般,平台不咋的,但起一个听起来超牛逼的名字,拉一堆不知道行不行的嘉宾,自娱自乐,你再去晒就显得很没有见识。
3、请大咖给自己的图书,网课做推荐。
如果课程本身内容好,大咖公信力强,推荐是锦上添花,如果大咖人情分太多,最终大咖自己的公信力也会受损。
一般而言,图书更值得大咖推荐,因为图书有比较系统的质量把关,出版社也有大量的硬成本投入,会更愿意在品质上把关。
4、去知名学校读书,或者拜牛人做师父,或者去读很贵的课程,这也是提高自己资历含金量的常见方法。
5、和名贵达人合影,营造自己的人脉交际圈。
6、用很贵的品牌,去大家想去又很少去的地方,在吃喝玩乐方面彰显自己的生活品质。
7、读很有影响力的书,或者看很有深度的电影,艺术展等等。
有没有让大家特别反感的蹭IP行为,当然有,以上7条本身就存在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但是还有更恶劣的行为,我自己都遇到过,明天给大家聊。
大家也可以就蹭IP这事,随便聊两句。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19
有哪些让人不舒服的蹭IP行为?
说几个昨天书友会朋友爆料的案例好了。
有个人把自家产品送给大咖,不管对方使用与否,都大肆宣传某大咖最爱某物,其实大咖根本就没有用过。
有个人招合伙人,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说某个大咖请自己做商业顾问,其实她根本就没有被聘为商业顾问,就是见面聊天的时候,大咖随口问了她几个问题,就变成商业顾问了。
有个朋友是摄影师,他说很多摄影师选定商业摄影领域,技术水平刚刚入门,甚至基本的都没弄明白。上来就起一个高大上的某某视觉的品牌名字。问题是挂着视觉品牌的名头在微信群里天天发问基础技术问题,也不自己先去研究和搜索,令人觉得实在可笑。
有个人主动和大咖合影,站位非要显得和大咖很熟,还非要握住大咖的手,显得谈成了合作一样,然后拿着照片去吹嘘,我和谁谁谁是朋友,很熟。
有个人出了书,自己的作者名写得很小,上面写着很大的“XXX”名字,其实是“XXX”推荐,但粗一看还以为是推荐人出了书呢。
有的人不由分说把你拉到他一个“XXX峰会群”,然后告诉别人群里很多大咖都来了,你来不来?
有的人搞了一个邀请海报,办会,然后写了一堆大咖在上面,仔细一看,下面是个小字,拟邀请。
有的人在自己网课,图书,训练营上都写上得到某某大咖推荐,问题是大咖很可能只推荐了她的图书,根本没有推荐她的网课和训练营。
有的人写宣传海报时,把很多人的业绩说成因为学了自己的课所以变好了,但问题是别人是自己努力,无非在努力过程中花了点钱报了她的课而已。
......
大家还看过哪些奇葩蹭IP事情,你也可以说两句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20
昨天有个人发了一个微博,是一个培训师,主动学李雪琴,说我是李雪X,不是你哥,给李雪琴喊话。
这是模仿李雪琴喊话吴亦凡的模式,但朋友发到群里,意思是这家伙就是个笑话。
李雪琴喊话吴亦凡,其实就是一种蹭IP的高级玩法,从吴亦凡到王一博,靠蹭娱乐顶流小生“上位”的李雪琴,为什么大家不讨厌?
李雪琴喊话,她创造了一种娱乐感。
大家看到她这视频,只会觉得这姐姐也太有趣了吧,这么朴实,而且喊话没什么目的,就是介绍一下校门,就好像一个追星的粉丝最淳朴的想法。
再看看吴亦凡的回应,“别管在哪,看这灯多亮。”
这下让李雪琴爆火了,没有人骂她,都是都很羡慕她,一喊话就能让正主回,这是实现了追星的终极梦想。
吴亦凡这次表现也是让自己的人设变得更让粉丝喜欢,所有的人都赢了,李雪琴,干得漂亮!
至于那位喊话李雪琴的,别管我是不是你亲哥的李雪X的培训师,大家会觉搞笑吗?朴实吗?
大家觉得你太心机,太鸡贼了吧?
如果我也学她,喊话吴亦凡,或者喊话李雪琴,大家是什么感受?
大家好,我是秋叶大叔,今天来到清华大学,看,这是清华大学的大门,这门真大。
我回家洗洗睡吧,我都能想到有人会怎样留言,秋叶大叔,你还是做你的PPT吧,其它的事情你不懂。
说点我懂的事情,最近我写完个人品牌的分享,我们团队有位小伙伴开窍了,天天在我写完后跟着发自己的大段心得,大家想一想,这样坚持做下去,她会不会被大家记住?
这对普通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蹭IP的开始。
明天就聊聊普通人打造IP的事情吧。
↓↓↓↓↓↓
想高效打造个人品牌,马上约共读秋叶大叔的《个人品牌7堂课》吧!
#和秋叶一起学个人品牌#022
给大家分享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是秋叶书友会小伙伴分享的。
我们公司之前有个前台,做事特别认真仔细,比如让她定会议室什么的,每次订完还会发邮件过来给你。
寄了快递之后,还会把快递单号整理过来,并附上大概到的时间。
还会很热心的问加班同事要不要订餐,她来帮忙,后来因为家里有事辞职了。
再来的前台姑娘,交代的事情做了也不吭声,要不断找她确认催办,资料什么的也是混乱的稀里糊涂。
大家有时候会经常说以前的前台特别靠谱特别踏实,我觉得这个就像秋叶大叔说的普通人的个人品牌,工作能力是一方面,她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就是她的品牌。
这个普通前台给人好印象叫什么?——叫“靠谱”。
有这个印象的人,去哪里做事,都会让别人期待和你合作。
靠谱而不是老实,能干而不是聪明,踏实而不是浮躁,主动而不是被动,这种好印象就是普通人应该争取的个人印象。
这种个人印象当然不能算个人品牌,但是有这种好印象的普通人,就已经往发展出个人品牌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来,即便是普通人,都可以参加《个人品牌7堂课》共读第四期快开始了,大家玩个游戏吧[让我看看]
就说一个词,表达你欣赏的普通人的品质,会是什么?
明天我把大家说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告诉大家[6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