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国风
评弹历史:春秋,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评弹历史:春秋,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作者: 王俊杰猛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9:35 被阅读5次

简书 王俊杰猛

春秋 ,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春秋后期,吴王诸樊薨,其子光理应嗣位,但为守父命,其仍将王位以次传于四位兄弟。

待到王僚即位,诸樊之子姬光心中不服,而阴纳贤士,欲袭王僚而自立。届时伍子胥弃楚而投吴,光遂招其为门客,问其夺位之计。

子胥为其策曰:王僚朝中广有党羽,若与其硬拼绝非上策,故欲行大事,必得其间,方可成功。今楚王新亡,朝无贤臣,可奏请王僚乘楚之丧,发兵征伐,霸业可成。王僚必然答应,兵暴于外,国内空虚,正可下手。

公子光恐王僚命自己为将征楚,故子胥又谏一策,让公子光诈称坠车而患足疾,不可率军远征,且荐僚之母弟掩馀、烛庸为将,更使公子庆忌结连郑、卫二国,共攻楚国,并令季札使晋,以窥中原之衅。吴王好大喜功,必从,此一网而除三翼,刺王之事易也。

次日,姬光以乘丧伐楚之大利说于王僚,僚欣然同意,即使掩馀、烛庸为将帅吴国精锐伐楚,季札聘于晋国。待吴师出境,姬光即请王僚赴宴,暗使专诸以进鱼炙为由,用鱼肠剑刺死王僚,自己则乘机发动政/变,夺取吴王之位,以伍子胥为大夫,散财放粮,以赈百姓,国人遂安。

在中/国的古代谋略中,有“谋”与“计”的区别,所谓“谋”,着重于事态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属于战略范畴。而所谓“计”,则更侧重于行事的细微之处,属于战术范畴。

《三国演义》大家都熟悉了,诸葛先生的“隆中对策”是对于天下大事态势上的把握,故称之为谋。相反,在东吴招亲时,先生临别赠与赵云将军的三个锦囊妙计,只合一时之用,便是所说的计。

后人效法先人之计,多有不中,并非全因古来流传有误,其原因既在于后世应用者仅是机械地照搬模版,而忽视了具体处境与时机,又在于单计使用意图过于明显,易于被对手识破,且势单力孤,难以形成强大的态势,胁迫对手。

因此,现实中单凭一条计策是很难奏效的,谋略家们多是先后或同时采用多条计策,使得计计相连,环环相扣。

古典兵书《三十六计》中将这种用计方式称为“连环计”,即让对手自相牵制,而后再去谋取。“专诸刺王僚”,姬光和伍子胥正是利用这一策略,先以伐楚为名调出吴军主力,而后又诈病,获取自由之身,并使王僚两母弟为将,公子庆忌和季札出使他国,去僚之左右羽翼,以衰其势。

最后,姬光设宴请其入瓮,令专诸行刺王僚,一剑封喉。

相关文章

  • 评弹历史:春秋,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简书 王俊杰猛 春秋 ,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春秋后期,吴王诸樊薨,其子光理应嗣位,但为守父...

  • 先秦四大刺客:士为知己者死

    1.专诸刺王僚 专诸者,春秋吴国人也。伍子胥在其父被楚国加害以后逃往吴国,知道专诸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侠士,便用心与...

  • 专诸刺王僚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为“五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

  • 《刺客列传》里的那些刺客(二)——专诸和鱼肠剑

    事件:专诸刺王僚 专诸,吴国堂邑人(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一带),是这场著名刺杀事件的主角。王僚就是吴...

  • 老耿销售谈|君忧臣劳

    序幕 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专诸刺王僚”。(“王”是吴王的“王”,不是姓王的“王”,人家是根正苗红的周天子的“...

  • 先秦大刺客(4):专诸

    四、专诸刺王僚 专诸,(?—前514),吴国堂邑人,今无锡鸿声乡鸿山西走马港人。 专诸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

  • 战国四大刺客---专诸

    其二:“最有创意的刺杀” 刺客:专诸 刺杀对象:吴王僚 结果:成功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 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

    西方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古希腊神话及伊索寓言等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不论年龄长幼,它们的奇妙幻想与美好都可以轻而易...

  • 刺客-专诸

    吴王僚该死吗?他死了,他是被刺客刺死的。 刺死王僚的刺客是专诸。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估计是今六合)人。...

  • 161篇 王僚

    【读史日历】(第161篇 王僚)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诸樊知道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弹历史:春秋,姬光夺位,“专诸刺王僚”与谋略中的连环技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x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