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作者: 大老振读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16:54 被阅读15390次
大老振读经典原创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个“江南七怪”,无独有偶,魏晋时期的河南也有七个脾气非常古怪的人,这个“超级偶像男天团”被后人尊称为:竹林七贤。

然而他们哪里和“贤”这个字有半毛钱关系呢?明明应该叫做“中原七怪”才对,不信咱们来扒拉扒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怪事:

1、天团表情包——阮籍:为人最喜翻白眼,怎肯轻易笑哈哈。长啸痛哭加吐血,一醉俩月卧在家。

2、天团颜值担当——嵇康:海拔绝超一米八,八块腹肌人人夸。纤指弹得《广陵散》,偏爱打铁在柳下。

3、天团经纪人——山涛:老成持重人信赖,精明能干升官快。纵容老婆偷窥癖,你说奇怪不奇怪?

4、天团秘书——向秀:学问高过研究生,妥妥学霸人中龙。精通文史及哲学,嵇康打铁他鼓风。

5、天团行为艺术家——刘伶:饮酒醉倒不用抬,死到哪里哪里埋。裸奔不说伤风化,酒鬼心思太难猜。

6、天团音乐家——阮咸:精通音律达八音,改造乐器传古今。无事炫耀大裤衩,与猪同饮笑死人。

7、天团财务总监——王戎:七岁识李小神童,猛虎扑笼站如松。卿卿我我狂宠妻,李子打孔铁公鸡。

清 任伯年《竹林七贤图》

01

一个人怪,是性格问题;一群人怪,是文化问题。如果许多人都欣赏这种怪,就是社会问题了。

“中原七怪”生活的那个年代,用两个字概括:篡,乱。

中国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这是儒家提倡的等级秩序,太平时治理国家很有用。到了乱世,谁还去遵守规则?

比如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魏蜀吴的三位CEO都很想当大boss,可是大家都不说。

曹操拿着汉献帝当挡箭牌,他说:我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刘备和孙权说:骗谁呢?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到了曹丕这小子,他“哗”地一把扯下了遮羞布,管你君不君臣不臣,直接登基称帝。

这下好了,大家都想,你能“篡”,我为什么不能“篡”?你又不比我多长一个脑袋。

于是,你“篡”我也“篡”,天下大“乱”。

曹操万万想不到,他的儿子建立的曹魏政权,经历了五任皇帝,只存在了短短46年。

他更想不到,他死了以后,当年的心腹司马懿(yì),会成为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最危险的往往不是敌国外患,而是祸起萧墙。

要想了解“中原七怪”为什么那么怪,就必须了解曹氏和司马氏之间的恩恩怨怨。

首先不得不好好介绍一下关键人物司马懿,这个被政治耽误了的天才演员。

司马懿的表演才能,什么金鸡百花奥斯卡,通通不在话下!

据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狼这种动物,疑心非常大,正走路的时候会突然间回头向后看。

脖子扭转180度,你会吗?

司马懿会。

曹操对司马懿很提(dī)防,说:“司马懿有野心,将来一定会成为我曹家心腹大患!”于是起了杀心。

司马懿是如何巧妙躲过这一劫的呢?装病。

装感冒?装发烧?这也太小case了,要装就装个轰轰烈烈——半身不遂!所以当司马戏精一只手握成鸡爪状、嘴里流着哈喇子、颤颤巍巍地出现时,所有人都相信他是真病。

再加上司马懿的确是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连诸葛亮都说:“吾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

很快,曹操死,司马懿陆续辅佐了曹丕、曹叡(ruì)和曹芳,成为四朝元老。

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后改年号叫“正始”,我们的主人公主要在这一时期活动。

这个很重要,小伙伴们先记着。

此时,司马懿和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马之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中的司马昭就是司马懿的儿子,“曹马之争”的结果是:

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着曹操的孙子曹奂禅让,自己当了皇帝,建立晋朝。

风云际会,群雄逐鹿的时代即将结束,之后中国进入短暂的统一时期。

好了,终于要言归正传了,下面欢迎主角闪亮登场!

02

首先出场的是阮籍。

作为天团表情包,阮籍承包了所有突破你想像力极限的表情。

第一个表情是翻白眼。

首先你去拿个小镜子练习一下,要使劲儿翻,一点黑眼珠都不要看到。哦忘了,这样是看不到镜子的,那就拿个手机自拍一下——真是超级难做的表情啊!

可是阮籍运用自如,看到不喜欢的人就翻白眼,看到喜欢的人就用他的大黑眼珠子满怀深情地望着你,这就是成语“青眼相加”的来历。

第二个表情是哭。

不是轻声啜泣、呜呜咽咽的哭,而是撕心裂肺、呼天抢(qiāng)地的哭。

有一次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死了,阮籍就跑到人家灵堂痛哭了一场。他还经常坐着破牛车随意走,走到没有路的地方大哭一场再回去,后世用来形容悲伤的“穷途而哭”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表情是噘嘴。

难道阮籍喜欢卖萌?非也!他这是要“啸”,“啸”就是吹口哨。阮籍“啸”得非常好,连绵悠长,经常跑山里“啸”,引得一堆人跑山里去偷听他长啸。

第四个表情是木头脸。

他得知母亲突然去世的消息时正在和朋友下棋,他面无表情地坚持下完棋,朋友走后他一口血喷了出来。

这几种表情虽然很经典,可是一般人见不到,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有个卖酒的老板娘长得很漂亮,阮籍喝完了酒就躺在老板娘身边呼呼大睡,老板以为头顶的帽子要变颜色了,结果发现这货是真的睡着了。

司马昭想让儿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阮籍说我考虑考虑,然后就喝醉了,睡了两个月,把自己未来西晋国丈的待遇给睡没了。

很多人都认为阮籍是个疯子,初唐时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然而又有非常多的人都很欣赏阮籍,比如曹雪芹的字就叫“梦阮”,他笔下的贾宝玉也有几分阮籍的狂气。

阮籍当然并非生来如此。

他出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父亲阮瑀(yǔ)位列“建安七子”,很有才华,是曹操身边的文官。

三岁时父亲去世,曹丕对阮籍母子很照顾。

阮籍非常痛苦,他原本应该倾向曹魏,然而曹魏的政权得之也不光明正大啊。

他从小所受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忽然间被打破,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轰然倒塌,他一下子没有了精神信仰。

信仰不是理想,理想是一种人生追求,而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

阮籍的理想是做一个济世英雄。他少年时曾经登上广武山,那是项羽和刘邦作战的地方,感慨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言外之意是:我阮籍的雄才大志是不次于项羽和刘邦的。

他的信仰是儒家思想,而现在社会不再提倡“忠”,他们提倡“孝”。

不过是打着“孝”的旗号罢了,那些道貌岸然貌似讲规则的人,就是最不守规则的人!我为什么要遵守你们的规则?

政治从来不会放过文人,无论曹氏还是司马氏,他们需要名士来装点门面。

好死?还是赖活着?这是混乱年代所有人面临的选择。

阮籍的选择是:活着。

清  沈宗骞《竹林七贤图》

03

阮籍一生三次做官,在污浊的现实和坚守内心的信仰之间艰难呼吸、左右逢源。

生命如此美好,为什么不可以靠近一个美丽的人?为什么不可以为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而痛哭?

穷途而哭,这是他无法和这个世界抗争的巨大无奈和孤独啊!

真正的强者不是放弃生命的人,而是选择在困境中继续咬牙生活下去的人。

他哭、他啸、他喝酒,还不足以宣泄他心中的痛苦、抗争、苦闷和绝望,于是,他写诗。

诗是治疗心灵伤痛的灵丹妙药。

他有八十二首诗,题目都叫《咏怀》。

这下可了不得了,就是这组抒发心情的诗,一下子为他创了两个“第一”!

第一个大量写五言诗的人,第一个写组诗的人。

你以前见谁写诗一个题目写几十首?“哐哐哐哐”一家伙砸下来,把你看得眼花缭乱。

阮籍之后,左思、陶渊明、杜甫、温庭筠……都学会了这一招。

钟嵘的《诗品》评价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意思是说,他的语言你一眼就能看明白,可是他的情感却在很远的地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松理解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阮旨遥深”,说他的诗主题不好理解。

那么我们来欣赏一下第一首吧。叶嘉莹老师说,这首诗就像是刚出锅的馒头——暄腾、口感好,欣赏阮籍的诗,一定要从这首开始。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很好理解:

那时正是午夜,诗人躺卧很久都睡不着,便起身来到窗边对月抚琴。月光洒在床帏之上,斑影绰绰,清风徐来,掀起了他的衣襟。在这般清寂的夜晚,野外偶尔传来孤鸿鸣叫、倦鸟啼吟。

这些鸟儿们在空中徘徊,找不到自己的那片林子了,只好独自伤心。

独自伤心的只有这些鸟儿吗?不,还有诗人。

这首诗表达的主旨不就是借着“明月”“清风”“孤鸿”“翔鸟”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孤独伤心的情感吗?

如果你认为阮籍所抒发的,只是个人的孤独和忧伤,那么你就错了,他发出的是那个时代的声音。

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阮籍在他的诗歌里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求仙问道抒情,总之,他终于找到了新的信仰,使他痛苦的心灵得以安放。

这多亏了一个人——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清  彭暘《竹林七贤图》台湾历史博物馆

04

按照文学规律,一个重要人物出场是及其隆重的事情,要极尽渲染之能事,方能烘托此人物的神采。

嵇康出场,有多种画风可以选择:

1、帅气风

嵇康有多帅?

同时代的《晋书》记载:

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这样形容他: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guī)俄若玉山之将崩。

连喝醉了都很美。

看到眉毛鼻子眼长什么样了吗?没有。

也就是说——嵇康帅气到不可描述。

正始年间,嵇康一进洛阳,立刻被惊为天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娶得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但是安排嵇康以这种画风出场不太合适,因为在崇尚阴柔的魏晋时期,男人都要涂脂抹粉,而嵇康竟然半个月一个月都不洗脸洗澡!这也太邋遢了吧?

2、才气风

嵇康才气如何?

他擅长写诗,传世之作《幽愤诗》充满了被压抑的愤慨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擅长书法,草书作品被人形容为“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他擅长绘画,他的画被载入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可惜已失佚;

他还擅长养生,著有《养生论》一书,他提倡养生重在养神、防病重于治病、要清心寡欲等观点;

当然,他最擅长的还是音乐,别的不说,单单一曲《广陵散》就够令人膜拜的了。

但是安排嵇康这种画风出场也不太合适,因为这么有才气的他,却由于太过耿直被司马昭找个理由杀了,死的时候才四十岁。

3、硬气风

“帅气风”和“才气风”都不适合,看来只有让他“硬气风”出场了。

嵇康的确很“硬”:

常年在山阳打铁,肌肉硬。

嵇康不愿意出来做官,他看不惯打着儒家“礼”的旗号、却用“刑”去治人的社会。

他隐居山阳,非汤武而薄周礼,以打铁为生,还练了一身肌肉,特阳刚。

说话不怕得罪人,脾气硬。

对于不喜欢的人,嵇康不翻白眼,他的做法是——晾着。

有个叫做钟会的年轻人去拜访嵇康,嵇康旁若无人地打铁,似乎旁边站着个透明人。

钟会把这份屈辱牢牢记在心里,终于找个机会陷害了嵇康。

嵇康当时名气很大,写封“保证书”就可以出狱,可他脾气太硬,终究一个字也没有写。

杀头前气定神闲,骨头硬。

嵇康出场,最合适的画风就是他站在刑场之上,长发和衣襟被风扬起,他低头抚琴,曲终,他对着断头台下为他请愿的三千太学生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凄美,悲壮。

嵇康虽“硬气”,然而,他的心却是最软最软的一个。

他给好友山涛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面责怪山涛推荐他做官,实则是因为他知道:

作为名士,一旦不能被统治者利用,只能是死路一条。

只有与山涛绝交,才能保全山涛不死!至于自己是否会落得个“不知好歹”的骂名,一切都不重要了。

嵇康,之所以被认为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是因为他心中有坚定的信仰。

清  冷枚《竹林七贤图》

05

有信仰的人像磁铁,具有神奇的凝聚力。

嵇康信仰的是道家之思想。

道家老祖宗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要顺应自然,要“清静无为”。

嵇康熟读老子的《道德经》,他提出了一句口号: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代表的是儒家所制定的“三纲五常”,“自然”代表的是道家所坚持的“清静无为”。

越过那些束缚人的礼教,让生命得以释放,活得自由自在!

多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啊!

嵇康这个佛系青年,不,这个“道系青年”,一下子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拜访,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超级偶像男天团——“中原七怪”,诞生了!

你会看到,在今河南修武县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附近,有一片茂密的竹林,七个怪人常集于这里开Party,他们或站或坐、或躺或卧,遗世而独立,不醉而不归,好不自在!

阮籍来了,竹林谈玄把他黑暗的生活忽地豁开一道口子,光亮涌了进来——

原来,人一生最应该去追求的,就是学会尊重生命。

母亲的葬礼上,有人来哭,阮籍拿白眼翻他——你又不是真的伤心,装什么装?

哭的伤心欲绝才是真正孝顺?守丧期间不吃肉就是孝顺?一切礼教都是做给外人看的!

山涛来了,他虽然并不信奉道家,对嵇康他们吃“五石散”这种所谓养生的药不以为然,可是他欣赏嵇康、欣赏阮籍,所以当老婆提出想偷偷看看他的这两位朋友什么样子,他也就答应了。

去它的破礼教吧,老婆要看,就让她看个够!

向秀来了,拿着自己给《庄子》做的注给嵇康看,嵇康大锤一抡,说:“我为你打call,兄弟!”

向秀激动地说:“你打铁,我来鼓风!”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向秀功不可没。

后来嵇康被杀,向秀作《思旧赋》,这篇百余字的小赋后来成为思念亡友常用的典故。

刘伶来了,唱着Rap: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hú),五升解酲(chéng)。

他个子很矮,然而在他唯一流传下来的《酒德颂》里却偏说自己是“大人先生”。

怪不得他在屋子里裸体被来访者看见,他反而责备人家:天是我的房子,屋子是我的裤子,你为什么跑到我裤裆里来?

他经常乘着鹿车,抱着酒坛边行边喝,对仆人说:“死便埋我。”如此醉鬼,却懂得酒驾不安全,实属不易呀!

阮咸来了,他是阮籍的侄子,在蔑视礼教上比阮籍有过之而无不及。

母亲的葬礼尚未结束,他就和姑母的鲜卑族婢女发生了一夜情,硬是穿着孝衣骑着驴把她追了回来;

七月七晒衣服,人家晒绫罗绸缎,他晒大裤衩;

喝酒不用杯子用大瓮,猪闻到香味来饮,他趴下就和猪抢着喝。

他把从西域传来的琵琶由曲柄改成了直柄,这种乐器就叫“阮咸”,简称“阮”,一直流传到现在。

他弹着“阮”唱着歌:

我欲邀卿常漫舞,青丝白发老人间。

对,我的人生就是如此自由!

王戎来了,这个年龄最小的神童,六七岁时看猛虎在笼子里咆哮,别人都吓跑了,他却说:“有笼子嘛,怕什么!”

别的孩子都去摘路边树上的李子,他却不以为然:“若是这李子熟了,早被摘完了,还能等到现在?”果真这李子是苦的。

“小神童”长大后却变成了“吝啬鬼”:

女儿结婚,送了礼钱心疼肚疼,女婿还回来才高兴;侄子结婚,就送一件衣服还要了回来;给自己家的李子挨个打孔把核挖出来去卖,因为怕人家偷偷去种。

不过这个吝啬鬼对妻子倒挺好,那时丈夫称妻子为“卿”,妻子却叫他“卿卿”,人家俩人“卿卿我我”、经常头碰头地趴在床上一起数钱。

这么“怪”的组合,离了“酒”就不能活的几个人,为什么会被后世称为“竹林七贤”呢?

这源于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

                                       

06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人的一生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我们知道,魏蜀吴三国归晋,经短暂统一之后,再次陷入分崩离析,这是中国历史上长达三百年之久的最漫长、最黑暗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物——从正始、竹林到兰亭,魏晋名士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行为风格被称为“魏晋风度”。

关于魏晋风度,一些人有多爱它,另一些人就有多恨它。

有人说:那时候,礼崩乐坏,名士们言行不羁,又热衷于清谈玄学、漫游山水,以至误国误军误天下。

也有人说;魏晋名士们挣脱了儒家礼教的束缚,竞相追求心性的自由与高旷的深情,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致敬。

鲁迅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

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作为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竹林中的这七个怪人,性格各异,但是他们惊喜地发现:

所谓信仰,就是不断去寻找答案的过程。

他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任自然”不是生活邋遢、行为怪异、酗酒狂歌,而是看透了一切的随遇而安,是历经生活磨砺后的豁然开朗。

他们做了中国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远行:向内,他们发现了心性自由之美;向外,他们发现了山川自然之美。

他们孤独地站在历史的云端,用他们的泪水、长啸和痛饮,对生命的价值与天地光阴做了最彻骨的一次追问。(摘自魏风华《魏晋风华》)

“怪”之所以被称为“贤”,是因为他们即使生活在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人生的信仰。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阮籍、嵇康或山涛们,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

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那就是——

不论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光明,你的心中,依然是,一片黑暗。

范曾 《竹林七贤图》

(原创不易,转载请简信联系)

相关文章

  • 竹林七贤: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个“江南七怪”,无独有偶,魏晋时期的河南也有七个脾气非常古怪的人,这个“超级偶像男天...

  • 没有信仰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什么是真信仰?近些年来,在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你们坐在草地上沐浴明媚的阳光时,有...

  • 人没有信仰多可怕

    人不管信仰什么,总的信点!有的信仰真理;有的信仰科学;有的信仰法律;有的信仰宗教;有的信仰文学艺术;有的信仰忠孝道...

  • 没有自我的人生有多可怕?

    小时候我有个习惯,大人给我夹菜后,我会先把碗里我最不爱吃的菜先吃掉,最后再慢慢享用我喜欢吃的那些。 有一次,我看到...

  • 没有梦想的人生有多可怕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80后的多数人小时候都写过作文《我的梦想》,我猜你写的可能是科学家、医生、老师、警察…...

  • 没有原则的人生有多可怕

    常听人说,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我的原则是什么,我的原则怎么样。 这时,我会想他们指的原则是什么呢,我是一个有原则的...

  • 没有危机感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没有危机感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没有危机感的人生,...

  • 2017-09-02

    没有信仰是非常可怕的

  • 没有信仰多么可怕

    这两天网络头条都是关于假疫苗事件,背后一连串的问题也被网友不断爆料。 三鹿毒奶粉事件依然记忆犹新,两年前的假疫苗事...

  • 2017-10-09

    睡不着,有多可怕? 不可怕。可怕的是, 没有睡意。 更可怕的是, 害怕睡着。

网友评论

  • 白雪知意:长知识了。感觉竹林七贤很有意思,我做不到那样,但还是挺欣赏他们的。
    大老振读经典:@白雪知意 魏晋风度
  • 沉沦执笔: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寓意至深,张弛有度。七贤之情,之意,之感,之叹,之大道!恒通古今!
    大老振读经典:@沉沦执笔 多谢肯定!:pray::pray:
  • 900432f3f7e6:越名教而任自然
  • 5e65ba8e6388:信仰在古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黑暗中存在的光,寒冷里残留的温。居住在天上的神,埋藏地里面的鬼?
    随着时间的变迁在现代看到了真身,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作为平民每天都要为明天活着而操劳,日复一日,月复一年,久而久之信仰就变成了文字,替代在位的是物质、金钱……
    大老振读经典:@顺德VIP :+1::+1:
  • 陆沉_3753:好文章~
    大老振读经典:@陆沉_3753 :blush:
  • 袋鼠跳跳跳:看文识人。书,真的是个好东西。
    大老振读经典:@袋鼠跳跳跳 谢谢:pray:
  • da155b420448:信仰是超越现实、资本的力量,没有信仰,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 东门生:有个信仰,比浑浑噩噩好多了
    大老振读经典:@东门生 是的。:blush:
  • Holy俊杰: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是把当朝的所有人给骂了啊:smile:
    大老振读经典:@Holy俊杰 狂人怎么会在意这些?:smile:
  • 食尚得歌:我感觉,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就像一个内旋的螺旋,由最初的自然开始,每一圈回归自然,就离核心的真相更近一些。
    食尚得歌:@大老振读经典 求索过程即为所得
    大老振读经典:@食尚得歌 人倾其一生寻找自我。
  • 江南海北的雪:这话说的很好
  • 江南海北的雪:一个人怪,是性格问题;一群人怪,是文化问题。如果许多人都欣赏这种怪,就是社会问题了。
    大老振读经典:@江南海北的雪 :blush:
  • 江南海北的雪:一个人怪,是性格问题;一群人怪,是文化问题。如果许多人都欣赏这种怪,就是社会问题了。
  • 6de393559368:我个人不觉得竹林七贤的信仰是越名教而自然,长啸当哭也好,沉湎醉乡也好,箕踞而锻也好,不过是一种逃避而已,阮籍口不言人过,嵇康喜怒不形于色,山涛不仕,王戎贪财,皆为此故,对当政者不满,却又无力反抗,只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后人才称之为贤,我觉得文中所引用的鲁迅先生的评价,真可谓一针见血,十分赞同,竹林七贤正是真正信仰名教之人,对于司马昭的当权是极为反感的,君不君,臣不臣,只是无力匡正罢啦
  • 龙胆紫666: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 长不大的丑小鸭:虽然不太了解这些人,但体会到他们的洒脱,自由,不屈。
  • 双全0:现在的人都信金钱
    双全0:@双全0 也好,反正我也有信仰了
  • 庞文辉:好文,满满知识点
  • 91fc1239d92e:要有多坚强,才敢没有信仰
  • 离安可心安:刚刚开始做,欢迎关注
    做个安静的树洞,期待倾诉
    既可以讲你的经历,又可以听别人的故事
    我在这里,风里雨里
    欣喜遇你
    318774319.
    微信搞笑排行榜,我在这里等你。
  • 破路而行:提防为什么要加个拼音,你看不起我:worried:
    大老振读经典:@破路而行 职业病:smile:看到多音字就想加拼音。
  • 耐酸碱胶管A耐酸碱胶管厂家:辛苦了,这么长的文章读来引人入胜。感谢你。值得关注
  • 布瓜先生:写得真好 点赞 我认为魏晋人的风度就是要顺从本我之心漂亮地活着 另外 私以为 文章开篇第一段的引入不太恰当 感觉怪怪的😂
    大老振读经典:@叶轻飏 :blush:
  • 独孤紫龙:文笔之间的才华是我等晚辈所不及的,很具体,很生动
  • de1dcea300f6:一切拿信仰当幌子而私下做龌龊事情的人都是在耍流氓,历史上大的惨剧都是挂着集体的名义酿下的。信仰,首先要符合普世价值观,所谓三观正,不是说信了什么,就是什么了,要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他的信仰,而不是拿着信仰的令箭去攻击别人!
  • 轩冕: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写的甚好,竹林七贤只是内心真正的理想难以完全实现,遂放浪形骸,不为统治者所用。然七贤之人各有异同。阮籍好为青白眼,好臧否人物;嵇康箕踞以待钟会,遂结杀身之祸。君子虽不能与世俱浮沉,也可独处保身。另阮籍吐血数升皆因其好酒,肝有郁,故遇急事,气血翻滚,呕血也。其有肝硬化静脉曲张乎🤒
    轩冕:@大老振读经典 正是
    大老振读经典:@轩冕 敢问朋友可是医生?:joy:
  • 四月_4186:看到标题没看文章,个人意见,是不是内心空虚的人才需要信仰
  • 鸵鸵喜欢鸡腿:文章写的很用心
  • 青衣子平:中国人本来就没有信仰。按作者的观点,只要觉得“竹林七贤”有点好的学者也是怪人咯?
    大老振读经典:@青衣子平 敢请朋友赐教,解释一下现象和本质。
    青衣子平:@大老振读经典 还有本质了?你连现象都解释不清楚
    大老振读经典:@青衣子平 “怪”只是写作时的引子,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
  • 千面修罗枪:混吃等死没信仰的我,吓得一哆嗦!
    大老振读经典:@千面修罗枪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左岸_港角:信仰不是精神的寄托
  • 太怀恩:信者解也,仰者敬也。如人兩足,缺一不全。
    太怀恩:@大老振读经典 謝謝
    大老振读经典:@August69 好!:+1:
  • 小兄弟:我多想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啊
    大老振读经典:@小兄弟 会的:blush:
  • 梗田无虚:鲁迅先生说过:天色渐渐黑了。。
    语文老湿:同学们这是鲁迅先生在影射当时黑暗旧社会!
    鲁迅:其实就是天黑了😂
    大老振读经典:@虚无田埂 :joy::joy:
  • 今木_心南:很喜欢这种风格的陈述,及清晰又有趣,同时文章也很有深度。之前读网文《儒道至圣》,作者分析了孔子为什么强调“仁”、孟子为什么主推“义”,主要原因就是时代背景。本文中再次看到这样的分析解读,那“怪”被称呼为“贤”就直白的理所当然了。
    今木_心南:@大老振读经典 进了你的主页看了看,发现好多类似此文的历史陈述(还没看,只看看标题。此文读了二十多分钟,费时但也说明作者写的很用心) 。 所以有空的时候可以读一读学习学习
    太怀恩:@木南_今心 儒道是好網文,作者可怕還在醞釀,萬念其切莫太監。
    大老振读经典:@木南_今心 我刚开始了解竹林七贤,就觉得这些人挺怪,后来了解了,才知道,称呼贤是有道理的。
  • e37c5b8e21c4:他们做了中国精神史上最具魅力的一次远行:向内,他们发现了心性自由之美;向外,他们发现了山川自然之美。
    大老振读经典:@天然卷银银 第一次去反思心灵世界
    大老振读经典:@天然卷银银 是的
    第伍桥:@韩AX真理 对啊,我觉得这是除了春秋时期,心灵最自由的时代了,毕竟乱得比较久
  • 晓梅kksyue:点赞👍文采斐然。信仰,倒不见得一定是宗教。知道自己是谁,坚定的人生底线,清晰的人生态度,悲天悯人的情怀,诸如此类,都是信仰
  • 8bdc66ef560b:以后的人类会越来越没有人性
    大老振读经典:@無人聆听無人问津 不会的,会越来越好的。
  • 35eff7737064:怎么办呐,我啥子信仰都没有

本文标题:竹林七贤:没有信仰的人生有多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eg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