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苏丹
一、 树立文化自信、塑造更加丰满的龙江文化艺术形象
在历次重要会议上涉及到文化问题中都提到了文化自信的作用。在2019年3月4日下午,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会议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黑龙江地处我国最东北边陲,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黑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有一些优良的文化基因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文化传统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最边缘地带的黑龙江,当地人民的文化自觉性日益提高,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意识加强。黑土画派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与地缘背景下产生的。

黑土文化来源复杂,既有原驻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也有流人文化的汉族风俗,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俄侨、日侨及犹太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影响。中原的农耕文化和东北原住民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影响到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并逐渐的成为东北的主要文化。清朝初期大约150万“文化流人”,在东北黑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60年代开发北大荒的十万官兵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又为黑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具有全国影响的北大荒版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对黑土文化影响较大的异国文化是俄罗斯文化和日本文化。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的绘画风格就传入中国。大连最初的城市风貌,是日本人从俄国人手中接受这个城市以后,按照俄国人原有的建筑图纸建设的,因而兼具俄式的大气榜礴与日式的婉约精细风格。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成为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的中心。日本侵略者强行施行奴化教育,灌输“东洋文化”。至今,日式餐馆,伪满时的日式建筑,在东北还大量遗存。

传统学术界通常认为东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非主流地区,是处于弱势的受中心文化区辐射影响的边缘地带。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有力证明了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具有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例如,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遗存是与中原汉文化曾经并存的远古原生文化。黑龙江则有哈尔滨的阎家岗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的人类遗址以及齐齐哈尔昂昂溪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存。黑土文化和华夏大地上任何一种地域文化一样,也是在民族迁徙交流的过程中对各民族文化加以吸纳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当下,黑土文化的发展正呈现出:从边缘融入主流、从通俗走向高雅、从地方走向世界的趋势。

东北黑土地上诞生过入主中原统治全国几百年的少数民族政权,涌现过大批英勇的抗联战士,也产生过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虽然在近现代历史上,这块土地上充满了屈辱的回忆,但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时过境迁,黑土文化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怒放吐艳,正从处于边缘地带的小传统亚文化向大传统主流文化进军。东北的黑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积累,早已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格。这是一片不断诞生奇迹的沃土宝地,表面上的荒寒并不能掩饰她的深沉大美。黑地画派的画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丰富充实龙江黑土文化,使其具有更加完整丰满的对外文化形象。

二、重视美学内涵、谱写黑土艺术文化新篇章
黑土文化一直处在发展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它是多元共生,内涵丰富的。从文化渊源来说,黑土文化是传统儒家文化和少数民族原初文化融合后又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而成。当代黑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从自然气候环境而言,这里四季分明、冷暖更迭、气候多样,造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具有更为丰富细腻的心理感受。其次它是朴厚拙雅,原生自然的。黑土文化厚重朴实,富有原生状态的野性精神。

这种野性所带来的民俗现象是构成中国原生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原生文化是人类文化之根,我们今天的文化根植于原生文化之中。再次它是阳刚大气,雄浑壮美的。资源富饶、地域广阔造就东北人豪爽豁达的性格特征。东北人与大自然打交道,接触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苍茫的荒蛮草原、一望无际的黑土沃野。在寒暑两极化的气候中栉风沐雨,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了东北人坚毅刚强的拓荒精神。这使得黑土文化极具阳刚之气,在黑土地上产生的艺术作品大都表现出雄浑的壮美风格。

黑土画派非常重视对文化的梳理、文脉的承接。画派初创时期对黑土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探究,寻找到在中国画发展与地域文化融合方面的可行性切入点。他们致力于文本文献上的溯源,还有实际的文化寻根行动,例如:在2016年对青冈猛犸象遗址、呼玛鹿鼎山、大庆杜蒙腰新乡的文化考察兼创作写生。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还对自己的创作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形成相应的黑土艺术文化理论。

三、回归艺术本体、探索笔墨语言的当代可再生性
中国画的现代性不应该是以西方美术的现代性为标准的,当代人用传统绘画形式表现当代情怀,依然具有当代意义。我们应该保持对中国画传承方式和文化血脉延续的自信。虽然曾经有画家和学者提出过“中国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笔墨等于零”等看似有些令人悲观的言论,但是当下更多的人找回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更多的中国画家对笔墨传统充满敬畏之心。他们孜孜不倦地在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历史长河中淘金剔沙,在继承中发展,在汲取古人的文化营养涵育自己的文化精神。

在近代西方文化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梁漱溟等大学者就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释过中国文化在未来必将大兴于世界的观点。何况现在,我们祖国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愚弱之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画家的作茧自缚,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体系。我们可以随着时代的更替、人文的变迁来为中国画的笔墨更新形式、拓展内容、赋予新意。

黑土画派用自己大量的中国画作品,证明了笔墨传统具有当代的可再生性。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域风情、美轮美奂的自然风貌,构成了当代东北黑土地的壮丽画卷。黑土画派以表现黑龙江境内的山野风光为主,致力于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东北特色黑土文化资源的继承整合,依当代人的审美情感来加以拓展,把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时化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作为奋斗目标。中国画的传统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黑土文化的融合,在新的时代以异彩呈现,也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四、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的精微笔墨形式
在传统中国画发展史上,以塞外风光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也有,但都是借用中原画家的笔墨语言来表现的,并未能形成表现黑土地貌与气象的独特笔墨语言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黑龙江的国画发展也曾试图借助于南方文化、中原文化的绘画风格来满足本地域的认同和需求。60年代,东北三省曾联合邀请江苏画院著名国画家傅抱石、吴林生等八人来东北写生,希望依托中原和南方绘画传统来创建新的北方绘画。但是,地方画派的打造不是简单的移花接木就能做成的,还是要依靠本土画家的努力。几十年来,龙江本地画家在中国画笔墨和地域特色结合上也下了少功夫。黑土地是一块生命的沃土,不只有冰天雪地,不只有严寒和肃杀,也有春天的温情、夏日的热烈,更有秋季的绚烂。所以说,中国画的笔情墨韵从来都未能真正如水乳交融般与这片土地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巧妙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创研黑土画派的出发点,意欲补充的空白点。

黑土画派拓宽了对龙江黑土地的表现题材,创作出许多个性笔墨语言。在构图上形成了点、线、面交错对比的符号化的画面表达形式,强调大块面的对比和笔墨细节。可以说,黑土画派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个性笔墨表达体系。黑土画派在对龙江大地景物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表现黑土沃野的“地垄皴”、表现北大荒莽原的“荒草皴”、 表现兴安松林的塔松皴”、 表现深翻时耕地的“土块皴”。在墨法方面,运用浓、淡、深、重、焦等各色墨法来表现黑土地层的深浅变化。用线上有荒原长线法、土丘结构法、叠土线法。我们从画面的用笔痕迹上可以看出,画家时而中锋勾勒严谨造型、时而侧笔点染收放自如、时而阔笔横扫水酣墨畅……黑土画派的作品以对传统中国画笔墨技巧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础,深入自然环境,努力挖掘前人没有表现过的或没有深入表现过的题材,对黑土文化的根源加以精深研究,形成独特个人体悟和笔墨语言符号,融合于作品之中。这是对前人的承接与超越,也为后人启发,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结语:
黑土画派在当下的中国画坛代表了向传统笔墨回归,守住中国画底线又不失对形式语言、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的一股清流。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文脉溯源就没有民族自信,没有地域特色就没有艺术根基。黑土画派的创研者闫景阳是一位有文化格局、乡土情怀、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在近十年的创作实践与学术探索中,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在曾经繁荣异常的向西方虔诚学习的当代艺术热潮不断遭到西方老师们是“抄袭还是借鉴”的质疑声中,如闫景阳这样的艺术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艺术导向。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昂起文化自信的头颅,才能有动力、有底气创造出真正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艺术精品。
苏丹(1975-),女,满族,助理研究员职称。曾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艺术系。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西美术比较。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美术思潮。

艺术简介
闫景阳,现为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
黑龙江省画院艺术教育培训学院院长
黑土画派促进会会长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科顾委文化专家成员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文化部文化交流使者。
专职画家闫景阳在大约十年前产生了创研黑土画派的想法,并从那时开始逐步深入龙江各地进行大量的实地写生。他结合自己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理解与转化,创作出了“龙江湿地”、“东北老家”、 “禅风荷韵”、 “黑土墨魂”等系列中国画作品。黑土画派的创研宗旨是:“立足龙江黑土,承接传统文脉,宏扬地域文化,打造北疆画派”。那么具体来说,黑土画派对于龙江文化艺术发展有哪些深远的意义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看黑土画派对黑龙江文化艺术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