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菩提树下
六祖坛经般若第二 (一)

六祖坛经般若第二 (一)

作者: 安徽张俊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08:45 被阅读0次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 (一)

(博主注:黑体字为原文,正常字体为网上注解,括号内斜体字为个人胡侃。)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陞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是梵语,华语则译为智慧。有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具足三种意思,因其多含,故尊重不翻。讲般若的因缘,是应大众的要求。

第二天,韦刺史请求多听些佛法,故六祖大师就升法座法堂,宣示大众说:「你们大家现将心念清净,不要打妄想,要一心听法,先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博主注:人人都有佛性,这是禅宗建立及修行方法基础。)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博主注:禅宗反对只念经不修行,强调知行合一。)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接著大师又说:善知识!觉道的智慧,世人本都具足,在佛不多一点,在众生不少一点。但因执著(博主注:迷即不觉悟,不觉悟就是执著),所以不能自己明白。故要凭藉明眼善知识,因他已深入一切诸法实相,故能指示导引,使你明心见性。你应当知道,无论是愚蠢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其佛性是没有分别的。就因有迷有悟的不一样,所以才有愚人和智慧的人。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你们每个人都得自己本有的智慧。现在专心一意倾听,我为你们说法。

善知识,世间上的人天天口里念「般若般若」,而不认识本性般若,本有的智慧。就像一天到晚念食谱,但是不会饱腹。口诵般若(般若就是空),尽作口头禅,不去实行,即使经一万个大劫还是不能见本有的般若,这对你始终是没有益处。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华语意为智慧。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此法需要你心里真能放下看破,什麽都空了才生效,不是在口念。若只口念般若,而心理不照般若智慧去做,若还有无明,就是心里不实行,那就像虚妄幻化,像露水,像电光石火似的,毕竟无有是处。

口念心行般若,表里一如去实行,就能见到自性,就是佛,因为自己本性就是佛。自性是真佛,若离开自性,就没有佛了。所以佛教里讲「人人皆堪作佛」,只要你修行,即修行自性,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不向外驰求,定会成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博主注:不能执著于空,修成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空中有有,老子讲无,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都是一个道理。)

什麽叫摩诃呢?摩诃翻译为大。什麽是大呢?人的心量广大如虚空,就像心想到月球去,就发明火箭。所以说心无边际、无限度,故没有方圆或大或小。心就是无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心量也没有青黄赤白黑等颜色的表现,也没有上和下,长和短。自性本无瞋无喜,它是中道的;也没有是或非,若有是有非,就不是你的真心了。没有善心或恶心。(博主注:这和儒家讲的性善性恶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六祖大师对惠明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心也没有头或尾。诸佛刹土和虚空是一样的。我们人本有的妙性是空的,没有一个法可得。

善知识,不要听到我说空,就执著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不执著於空。你假使说一切空,心空身也空,世界也空了,此时静坐在那地方,就会落到无记空。无记空就像死了似的,什麽也不知道,虽是活人,一坐就像死了似的。我们修道,是真空里有妙有,不是什麽都不知道。要什麽都知道,还要什麽都不知道,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就像「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的道理。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博主注:万事不染著不纠集,是大智慧。)

世界虚空能包罗万有,种种色色一切相貌均能包容——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水泉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一概兼容并蓄。虚空不会说:「你这恶人我要撵走你,你这善人我欢迎你赶快到虚空里来。」虚空没有这种的分别。它能包容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及妙高山,均在其中。一般人的自性就像虚空一样,包罗万有。善知识,自己的本性能包含万法,这也是「大」。万法均在人自性中包含著,应该对一切人,无论是好或坏,均没有欢喜或憎恶的分别。(博主注:有善恶就有分别心,就不能空。空就是道,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雏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一切善恶均在自性里包容著,故不取亦不舍,也不染著善恶的境界。染著也就是取舍。心量等如虚空,所以叫「大」,这就叫摩诃。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迷人但知口说,而不实行。有智慧的人就真正躬行实践,而不作口头禅的把戏。又迷人空心静坐,什麽也不想,就说这就是「大」了。这一等人落於顽空,不可与之交谈,因他是邪知邪见,而非正知正见。

大师又说:「各位都是很有智慧的人!心量的广大是周遍法界,而法界是无所不包。心的用是了了分明,如镜子照物,物来则照,物去则空;它的应用便知一切,知一切即是一,一即是一切,它知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返归自性。自性是去来自由,心的本体是没有滞塞不通。没有不通就是明了一切,而不愚痴,这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博主注:宋明理学、心学均攻击佛学,但无论是朱熹的理是万物之源,还是王阳明的良知,(湛若水说王阳明年青时期曾沉湎于“五溺”,其一就是佛氏。)都糅杂了禅宗的思想,这里就是一例。)

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一切般若都是从自性而生,并非从外而来,莫向外驰求,故不要错用你的心意,这就叫做自己会用真心了。一样若真了,则样样都真。心量是广大的事情,它不走小路的。

六祖大师恐怕人著到空上,故又说:「你不要整天说空!空!般若!般若!而心里不修此般若行。这就像普通老百姓自封为国王一样。这种人始终是得不到自性的,也不是我的徒弟!」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般若第二 (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tp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