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雨,永远都象一只快乐的小喜鹊,每天在群里飞来飞去,忙个不停。我非常欣赏她的真性情,我知道,无论在何处,晓雨都是一个非常热心公益的人。
这不,才吃完晚饭,晓雨走出来在社群里喊话串联了。
林老师出手老辣,寻得一个人员密集处,投出了他的重磅炸弹《写作就像谈恋爱》,我在抖音一眼就瞄到了林老师的消息。为了两个互相比较看着方便,我立马去文库里大海捞针,捞出了一篇《写作,就是一场爱情》。异曲同工,发群之后,暗自窃喜。

晓雨瞬间被这神默契感到懵圈,心思暗想🤔,这歪果仁不会是那位“郭小四”抄先生吧?我知道晓雨,她是城府里存不下一两秘密的人,她还真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了心中的话,我不怪她,还更稀罕她,因为我们都是同类项。坦荡和磊落,最大公因数,就是我们之间一如既往的理解和默契。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主题撞衫是件非常令人尴尬的事,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巴黎有铁塔,上海有明珠。一个叫巴黎,另一个叫东方小巴黎,时空经纬都不一样。

我认为,主题撞衫,十分难得,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好事。犹如林老师朝我举了一杯绍兴黄酒,而我,却向林老师举着一杯红星二锅头,虽然都是酒,浓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

我已经仔细品尝过林老师的黄酒,他讲的是写作的方法论。而我讲的,却是我笔下写出来的,那么多形态各异,丰乳肥臀,各有春色的姨太太。林老师讲的是师道尊严。而我乐此不疲的却是自我嘲讽,寓教于乐。

有人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可我,却在此时此地与林老师不期而遇了,而且主题又是那么的神奇的近似,这种奇遇的概率,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的发生是微乎其微的。能与林老师撞衫,是我幸运。

还有一句话叫“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学习就更没有进步”。
就在这个神奇的夜晚,我却惊奇地同时品尝了黄酒和二锅头,同时品味了“生于南方为橘,生于北方为枳,”两种不同地域的节令鲜果,岂不美哉?
有幸撞衫,恰好说明,对于人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都曾用心思考过。林老师与我,德友邻,道不孤。再也不会为此暗自怅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
这正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抚听琴,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