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舍恩(1)

再读舍恩(1)

作者: 学者茶馆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07:21 被阅读159次

       认识和了解舍恩,是在北京大学跟着陈向明老师学习的时候,她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反映的实践者”这一概念,也知道了专业实践是那么一个令人着迷的领域,也将实践纳入行动科学的领域。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听到了台湾辅仁大学夏林清老师所做的行动研究读书会,倾听了一些参与者对自身经历的回顾。那不是实证研究的殿堂,倒更像是一个情感和经验的交流。后来与学友江淑玲、董江华、游蠡、赖和平、汪莹、裴光钢、徐云知等一起研读,试着图示舍恩理论并与自己的经历和研究结合。应该说,对舍恩和阿吉里斯理论的研读,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以及对高深理论与实践认识论的关系。

       在进入北京大学读博之前,我曾经工作过多年,在教育实践领域摸爬滚打一路走过。读博的目的似乎是要回到大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素养,没想到导师对教育实践情有独钟,研究的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和基础教育。这让我有一种摸错门的感觉。随着学习的深入,也随着对哲学和社会学的认识,我逐渐认识到,实践是一门更艰难更复杂更不确定的科学,也就是舍恩说的“湿软低地”。它不像一般研究者或大学理论工作者所处的干爽高地,不必冒着实践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

       舍恩代表的实践认识论与反映实践的方法是在美国实证科学与科技理性所主导的美国社会中,一支由内部所发展出来的解构力量。团体动力学之父勒温说过一句话,他说“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改变它”,所以,教师应该被视为与学生们一起,创造学习过程的反映实践者。在舍恩的书里面,他主要提到了两组概念。一组是行动理论与行动中认识的相关概念,包括行动中的内隐认识、对行动反映、行动中反映。这一组概念是舍恩运用行动理论,确立实践中的认识立场,并提出实践中反映的核心概念,这组概念是实践者的实践行动,乃实践知识发生处的立论基础。舍恩的第二组概念则为,与情境反映对话、再框定和框定实验等概念,包括了探索实验、行动探测试验和假设检验实验等概念。

       舍恩的反映思考,与美国七十年代基进教育者玛克辛.格林的良知化对话教育得以呼应。格林认为,基进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式教与学历程中,连续发生着行动取向的相互了解,即命名、诠释与意义的建构,互为主体的关系进入了生活中。觉识,也就是良知化,是一种深化的觉察的态度,而这种觉察只有当人们能够在问题世界中,他们自己的处境与历史性的存在有所反映时,才可能发生。(夏林清解读)

       而舍恩在《反映的实践者》一书的前言中说,大学对基本知识的生产与分配并无贡献,绝大多数的大学体制,着眼于一种特定的认识论,一种培养选择性地忽略实践能力和专业艺术性的知识观点。我理解为,舍恩对大学体制的不满在于大学,忽略实践能力和专业艺术性,出现了大学与专业,研究与实践,思想与行动之间的裂痕。大学在提倡科学性和确定性的“硬”知识,而忽略艺术性与纯朴性观点的“软”知识。大学并不能够引导实践者对研究性知识的局限有所认识,也无法对认识的实践运用获得理解。从师范教育来说,虽然在大学里面学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这并不能保证一个毕业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教学实践中,实践中的知识是隐晦不明的,或是默会的。教师,更需要的是一种直觉式的认识,这使他们在独特的、不确定的和冲突的情境中,具备一种择宜的能力。

      舍恩在他的《反映的实践者》中提出了,研究的核心是行动中反映,他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那就是,反映性实践。这之中包括专业工作者与当事人的关系、实践工作的组织环境、研究与实践在未来的互动关系以及专业在社会的地位等。从他的书中获益的人是那些认为研究的功能不应使人从实践中剥离、研究应即是实践之发展的人。

再读舍恩(1)

相关文章

  • 再读舍恩(1)

    认识和了解舍恩,是在北京大学跟着陈向明老师学习的时候,她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反映的实践者”这一概念,也知道了专...

  • 再读《断舍离》1

    对于我来说,读书写读后感这样的事情,真的是比较困难的。也许是我还没找到方法吧,所以,读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上次读...

  • 「舍恩定律」

    概念: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他对他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提出。 社会时代在变化,无时...

  • 再读《断舍离》

    酒泉,静谧的环境给予了我安静下来的机会。在北京工作期间,总是奢求一片宁静的空间,让自己的大脑放空,思考生活的意义,...

  • 再读断舍离

    再一次读断舍离,又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仅从物品上断,更要从思想上断! 东西堆了一大堆,凌乱不堪。 收拾出来过期的麦片...

  • 再读《断舍离》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 再读的...

  • 再读《断舍离》

    最近喜欢了2本书《扫除道》,还有《断舍离》,比较认同一句话:对物品的态度,就是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扫除道》读了,...

  • 再读《断舍离》

    常听这样的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并不以为然,同时以自己很忙做借口不愿反思不愿复盘不愿温习书籍。最近有...

  • 再读断舍离

    再次关注断舍离的文章才把断舍离和极简分开,我们做的断舍离最终是为了达到极简的目的。能过上极简的生活无论贫富都会获得...

  • 再读《断舍离》

    每次阅读《断舍离》这本书, 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今日读到,收纳并不是断舍离的根本,收纳只是看起来整洁卫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舍恩(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tk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