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读书,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看有图片的童话,稍大些时,会看看没有图片的。后来,虽然脱离了童话,但也只是喜欢看看杂志之类,或者是像“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查理九世》等,一些我乐意看,也看得下去的书。
对于不像这些书轻松的《神秘岛》,《红岩》,《边城》等以及一切中外名著,我是报以没什么兴趣的态度,如果不是以前老师要求我们读这些书,我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些书的名字。严重的是,就算老师要求了,我也基本没有看进去,也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看完整过。
而那些书就这样堆在我房间的书架上,书好像越来越多,可我读进去的似乎越来越少。后来,我的老师告诉我,不要只停留在舒适区,不要在舒适区里打转,要跳出来,读读其他书。我想,好吧,那就继续试试吧。
后来有一次家里停电,那当然是非常折磨人的。我干脆就借着这个机会找了一本那种我看不进的书罢。从书架上取出了一本仿佛已经积了灰的《平凡的世界》。我端个凳子,坐在冰箱前,举着台灯,翻着,便就看了起来。
好久好久过去了,因为炎热,我倒是有些心不在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看进去了,虽然说是断断续续的,因为总会突然想一想到底什么时候来电,不过终究我还是看进去了。现在想一想,我都还记得,孙少平这个名字,还能记住学校里吃饭的时候那三个等级。不过也只是看到了三十三页。
再后来,因为初中生必考的那些名著,读这些书又得开始了。就这个寒假,就刚好读《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唉,又是当初小学老师要求看的却并没有怎么看的书,可能只看了第一章?或是第一页?不得而知,反正现在得重新看看了。因为最近的那个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我原本的计划,没有书又不能去图书馆的我,只好下载了电子书。
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是让我有些惊讶的,因为很顺利,每看一页,我总会点开从前一些读者批注过的地方,看着他们对文字的讨论,瞬间让我提起了读下去的兴趣,我也总会点开一些,与他们探讨探讨,后得出感想,这个过程简直是太让人感到快乐了,
后来我也可以顺利地,不看书评也继续看下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