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高考,各种有关高考的话题不断,小编搜了下百度,关于高考的热点话题无外乎是“高考落榜后的出路”,“高考分数不理想,如何选择学校”,“关于高考,你有哪些难忘的回忆”之类的。同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等千古名句充斥着各大网络头条。当然,关于高考,也引起了小编的回忆杀,从高考前的踌躇满志到高考后的短暂兴奋,接着迅速钻进迷茫状态,稀里糊涂的报完志愿,浑浑噩噩的混完大学四年,忐忑的进入职场后,对于前途依然不知所措,身边好多同学为了逃避外面的世界,选择了继续“深造”,硕士、博士、博士后……永无止境的读下去,在外人看来,学有所成,知识渊博,其实只有自己明白那存在骨子里隐隐的痛。

都说高考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即将进入青年期的学生来说未雨绸缪必然会显得生涩很多,如何能够顺利的跨越这个转折点,家长的职业教育意识就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家长如何担当起孩子的引路者和人生导师,协助孩子提前进入大学择校和社会择业的预备役,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根据舒波的生涯广度发展阶段的划分,15-24岁处于整个生涯发展的探索期。
何为探索期?百度百科定义如下:
探索阶段大约发生于一个人的15岁~24岁之间的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时期中,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 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时期,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然而,随着个人对所选择职业以及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这种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到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看上去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也就是说,处于探索期的青少年们应该在学校、休闲活动及打工的经验中,进行自我试探、角色探索与职业探索。
从“探索期”的纵向阶段划分来看,又可分为试探期(15-17岁),转换期(18-21岁),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

其中15-17岁的学生群体正是今后高考的储备军,而恰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探索期中的初级阶段“试探期”,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是考虑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的最佳时机。
但是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孩子们被要求读一样的书本,思考同样的问题,考一模一样的试题,像复制品一样的学习,大多数孩子因模式化的教育体制被限定了思考的方式,变成了“梦无能”。当千军万马过完了独木桥之后,就被无情的抛向大学或社会中。想想真的很可怕,没有梦想,没有目标,被机械的推着往前走,孩子们未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我们中国式家长们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意识也很淡薄,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只知道逼着孩子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可这些都实现了以后呢,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他们今后的人生价值如何实现?
作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能帮助孩子做点什么呢?
1.兴趣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兴趣驱动能力的提升,能力推动价值的实现,三者是一个联动的关系,最终促使着职业的良性发展。
如何探索兴趣呢?有很多家长曾反馈:
“孩子好像没什么感兴趣的事情!”
“小时候上过很多兴趣班,最终都不了了之了,他感兴趣的事情很少!”
“…………”
类似的情况相信不在少数,那我们怎么样去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呢?可以尝试通过幻想、讨论、课业学习、实践体验去发现兴趣,锁定目前阶段的关键兴趣,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个不难,关键离不开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2.优势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九项智能,但是,这九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不能对孩子的某些短处而耿耿于怀,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帮助孩子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优势”。
同时结合兴趣,分析目前优势能为兴趣提供的保障,如何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使兴趣发展成为乐趣,甚至志趣,以及能否通过潜能发掘填补暂时欠缺的能力,帮助孩子制定具体化的发展任务。建议计划与任务围绕目前的学习阶段展开,在保证学习任务的同时,适当穿插侧重职业偏好的实践培养。
古典老师提出了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
生存期:经济独立。
发展期:发展职业能力和资源;探索并发展职业可能、自我探索。
自我实现:重心从职业线转移到事业线;自我实现。
一般情况下,初入职场的新人都是先从生存期开始,等到解决了经济独立这个任务主题之后,才开始进入发展期。试想一下,如果中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就做了很多兴趣探索、培养,以及职业偏好试探,进入大学后又涉及了很多职业探索和实习工作的话,将来进入职场后,很可能就有机会快速进入职业发展第二个阶段发展期。这样的快进式阶段上升,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是非常值得羡慕的。
很明显,职业教育做的好的孩子,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对来说会顺利、清晰很多,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成本,获取了更大的价值回馈。
因此,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发展课题, 家长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发展规划的初步意识,鼓励孩子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尽早的迈进生涯规划的大门。
家长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我是甜心,关注生涯那些事,一起为高考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