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高效能阅读》(六),关于“解剖”一本书,重在将书分解、收集线索的技术。
达芬奇说“一开始先考虑最后”,意思是阅读也要以终为始,先考虑最后的场景,逆推出事前准备,通过逐次意识到每一步的意义,能够节省因散漫拖沓而浪费的时间。
以产出为目标的阅读,平时就要注重吸收并积蓄可以成为产出食粮的有用信息。关键在于“信息的取舍选择”和“积蓄技术”。
(1)取舍时要留意作为骨架的“结构(目录条目)”,注重建立“结构化”认知,将其作为逻辑展开的模式纳入参考。
(2)积蓄技术则是说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习得他人的教训,还有“找到文章的范本”。有一个小技巧是对业界关键人物进行“定点观测”—“从所有领域挑选关键人物,随时关注其言行举止”—这种方法可以在持续观察同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把握细节变化和整体倾向。作者阅读个人媒体时,“会观察作者的行为规范所围绕的轴是什么、最近的兴趣天线指向何处等要点,逐渐接近其人物形象”。
开始阅读时,与其站在求学的立场上,不如把自己放在教学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向别人说明内容时,如果答不上对方提出的疑问,就证明自己并未真正理解。
每次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一起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活用于下一个项目。项目结束并不算完,要从已结束的资料中提炼有益于未来的经验智慧,为此应该再次阅读项目资料。
借鉴黑泽明导演的技巧,“当天拍完的部分要当天剪辑”。当天分配的资料也要当天解剖,为第二天做好准备。
解剖的信息可以分为“菜谱信息”、“食材信息”和“装盘信息”。菜谱信息如同“企划书的种类”,应该大量积累,并注重勤做版本升级。食材信息要时刻要求新鲜度,需要时刻做出抛弃依赖媒体这一立场的觉悟。装盘信息指的是设计,坚持解剖杂志,可以为自己的产出大量收集可供参考的样本。
当天的资料当天解剖,养成早做准备的习惯。正因为忙碌,这才是希望实现日常化的现代人应该掌握的读书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