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23】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0:24 被阅读36次

——《教育常识》学习体会23 

       今天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23天,第二季勇气读书会打卡第2天。今天我阅读了第六篇第32节《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和第33节《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读后感到很有收获。

专属打卡日签

教师是熬炼教育智慧的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修炼的一生,因为这个过程太过煎熬难耐,也可称之为“熬炼”。能够熬得住的人生,就有希望,熬不住的人生就是绝望。教师的“熬炼”就是提炼教育智慧的过程,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拥有教育智慧。

      智慧的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

      智慧的境界就是创造的境界,熬炼到此时的教师,他的工作将充满创造的智慧和欣喜,在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教育智慧从何而来?它首先来自于教师的内心,没有任何一本书,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转化成教育智慧,智慧需要在教师内心中生长出来,这是爱心、童心、耐心、细心的融通,这是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的整合,这是教师内心自我反省、归纳总结和提炼生成的教育创新。

      教育智慧还来自于每天面对的学生,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创造性的火花,这是师生双边教育活动的结晶,任何一方面的主观臆想、凭空想象都是不科学的。

      教育智慧更来自于每天日常的实践。“实践出真知”,教育智慧主要不是理论智慧、思想智慧,而是实践智慧。教育是一项非常艰辛复杂的工作,要真正干好绝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实践、感悟、总结、提升,它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从实践中来,又要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不断地实践——总结——实践,才能得到教育的真知灼见,成为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在师生相互提升中实现教学相长

    在《礼记·学记》中,有一条世代相传的教育常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一常识的核心就是“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彼此生命的互动式生长。

学生逐渐被唤醒,且日渐生长壮大的灵魂,构成了对教师的重大挑战:

面对那不断上升的逐渐蓬勃强壮的灵魂,教师自身的灵魂是否配得上,是否跟得上?

      教师用知识召唤学生,踏上教育生命的成长之路,这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攀登,师生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带动下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地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圆满完成预设的目标。

      学生在前进的路途中遇到路障,需要教师的排解;遇到危难,要求教师的化解……在和教师一起行走的漫漫征途中,学生的种种需求处处挑战着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意志品德,这也反过来促使着教师不断地去读书学习、进步提升。

      教学滋养学生,也滋养教师,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影响促进、相互滋养提升,最终双方都得到提高,这需要双方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体会23】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mo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