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让座,本是件很有爱的事情,可没想到也能发展成一桩“血案”。
10月10日下午,在大连地铁3号线上,有位男子给一位抱孩子的女士让座。
该女士坐下后未说谢谢。
小伙的妻子因为该女士没说谢谢,指责丈夫不该让座。
后来夫妻俩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大打出手......
这件事看起来挺热闹的,尤其是后半段,又是打骂,又是血溅的。
可是,今天重点讨论下:被让座后却不说谢谢,如何评价这一行为。
很多网友也在这个新闻下纷纷留言,声讨这位被让座了没说谢谢的女士。显然不少网友都有过这种帮助了别人,而对方未说谢谢的经历,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如果问我,被让座了应不应该说谢谢,我会说应该。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表达感谢,当然是应该的。
如果问我,某人被让座了却不说谢谢,如何评价这种人?我会说无可厚非。
为什么呢,这不矛盾吗?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义务”什么是“倡导”。
义务是“分内的事”,是你必须要做的,不做将不被社会体系容忍。而“倡导”是可做可不做的,做当然受欢迎,不做也无可厚非。
义务往往会被写入法律法规,像军人的义务、父母的义务。而倡导就不会,一般是道德上的“软约束”。比如倡导讲文明、懂礼貌。
那被让座了说谢谢,是义务呢,还是倡导呢?是倡导,所以不说谢谢也无可厚非。如果社会舆论对其不能容忍,反复指责,我认为就有点过了,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
这真的不是正义,而是一种“不管付出什么,都要索求回报”的很狭隘的心理。
再举几个例子。
某地儿地震了,明星给灾区捐款,是义务还是倡导?是倡导。捐了受人尊敬,不捐也无可厚非。可有一群人非要到明星微博下逼人家捐款:反正你挣那么多也花不完,多捐点呗。这叫道德绑架,也是不会换位思考。
父母对孩子付出很多,孩子必须考出好成绩,这是孩子的义务吗?也不是。这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是对自己付出的心理不平衡,是在索求回报。
发现了吗,凡是向别人提出要求,给别人强加义务的,都多少有那么点自私。并未尊重对方的感受,未真正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当然,如果对别人付出了很多,希望得到回报,这种心理也是很正常的。
可是,一个真正尊重别人的人,会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诉求,而非直接指责、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