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早来到了庄严的人民法院。通过安检,进入排号大厅。
在两天前已经咨询过一次的情况下,又被一脸漠然的接待员告知准备资料不合格,民事诉讼必须要填对方的准确住址和电话,不然无法告。这下可愁坏了,以前出于信任,没有留过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家庭住址,这如何是好,翻翻手机记录,幸亏之前有一个文件上有住址。而且后来又被告知,起诉相应公司要出具对方的工商登记证明等一系列材料,不然也无法诉讼。
这是个很邪门的事,公民信息到处满大街卖,监控无处不在,作为执法机关,在有被告的电话、身份证号的前提下,居然让原告提供被告具体的地址和工商执照,否则无法寄送和通知。那对方躲着就不想接受呢,而且租的房子人家换了住的地方怎么办?对方说这是国家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他们也没办法。
法院对面,一条街上全是法律事务所,打着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的牌子,都提供打印、复印服务,一些号称律师的人在热情地招揽客人,和对面大楼里麻木的表情、不耐烦的言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我那有限的社会经验告诉我离他们远点儿。
我打一张自己在工商网站下载的截图要10元,复印的小姑娘根本不听我的抱怨,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是那种不值得同情的人,她们就是靠这种“服务”挣钱的。
进去排队,又告知要有起诉书,而且他们没有我们需要的模式,要自己写自己打印。
已经中午11点多了,法院工作人员要下班了,我们只能出去,刚好找地儿打印新的资料。
下午再次过安检,排队取号进去后,终于拿上了号,进入了立案厅。这个取号大厅,不是应该像银行等服务机构一样的吗?当然,法院更政府一些,为什么没有人去给大家讲一讲应该怎么办呢?还有便民服务很差,什么也不提供,都让到对面街上去,给人的感觉,进来的公民都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且外面的却无比热情,主动表示要提供各项服务,更像是内外配合好的。
进入立案厅又被收材料的小姑娘告知,少准备了一份复印件,得再到对面复印。一张一块,又花了30多元。再次过安检,进入立案厅,小姑娘说“哟,还挺快的呀。”过了几分钟收完材料,填写接收信息表,最后给了一张回单。问什么时候能立案,回答大概两个月吧,再问就毫无结果。看着单子上的电话问是不是法官呢?回答说不是,是辅助人员的,我不死心再次追问大概什么时候会有结果,告诉等着吧,做好两个月以上的准备。
我看了看表,已经下午3:30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