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老爸,老师让给同学们讲讲《道德经》,一共有二次课,我想第一次先让大家了解《道德经》是什么,老子是什么样的人,让同学们有个感性的认识;第二次课再讲一些经书里的内容。”老爸表示非常赞成,并指导我如何列大纲再进行故事补充!
一、《道德经》是什么?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老子为何人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2.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3.他的母亲怀胎了八十一年之久,因此生下来就是须发皆白,立刻就成为老人家了,所以叫老子。
4.广州花都的圆玄观拜得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5.孔子51岁问学老子,他是这样评价老子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足见孔夫子对老子的评价之高,如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
三、《道德经》是怎么形成的?
有一天,关吏尹喜早晨起床望气,发现有一股紫色的气氛,从东方的中国本土,向西部边疆而来,因此断定,这天必有圣人出关,心里打定主意要向他求道。果不其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骑了一条青牛,慢慢地踱到函谷关来,他拿不出通关文牒,这时尹喜赶紧抓住机会跟这位老头子说:“没有通关文牒,按道理是不能过关的,不过你要是执意要过,要懂点规矩才行呀”这个骑着青牛的老头子自然就是李耳,他就这样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然后出关不见踪迹,据说后来的尹喜也因此得道。
四、《道德经》的智慧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我们先从经书里面成语来看看他到底都有哪些智慧?
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无为之治、大巧若拙、金玉满堂、功成身退、宠辱若惊、视而不见、听之不闻 、自知者明、出生入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德报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

后记:
太极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理念如下:
太极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最本质的特色是“以柔克刚”。它不仅是一种竞技拳法,还能使孩子们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健身、修身、养性的乐趣,更能感受到其中奥妙无穷的哲学魅力。
《道德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中所主张的“守柔”和“道法自然”的思想与太极拳主张的“柔”与“慢”,两者有着极深的渊源;《道德经》中的“柔弱胜刚强”与太极的“以柔克刚”观点一致。
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道德经》,了解太极的哲学魅力。所以安排周一和周三由陈柏宇给全班同学讲解《道德经》。请知悉。
2019-03-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