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明明知道自己手臂肉多,还是会买一大堆显胖的小吊带,穿不出门,闲置在某一个角落。
明明知道自己的眼型适合什么样的眼线,还是频繁地尝试轻欧美、轻复古地转型,其实一点都不好看。
明明知道自己的皮肤不够白,还是要漂成浅色的头发,只能活在滤镜和磨皮里。
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什么样是美的,什么东西是适合自己的,还是很不甘心,千方百计地想要证明自己是百搭的。
自我怀疑总是让人很迷茫,不缺少改变的勇气,但缺少审美的定性。
一成不变会让人觉得枯燥,就像每天吃同样口味的冰淇淋,再好吃也总会觉得腻。
想改变,想跳跃,想立刻驾驭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在微博上很喜欢发购物分享。
买到喜欢的色号,和适合自己的宝藏单品,那种喜悦藏掖不住,就想分享出来。
但其实我也踩了无数雷,踩雷带来的失落感,是无法用喜悦去完全掩盖住的。
之前看到网上的一则调侃,说女生在跟风的情况下,买到了不适合自己的粉底液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怀疑自己的皮肤为什么那么差,而不是产品本身多鸡肋。
因为大多数东西都是在「明明知道」的情况下购买的。
去年秋冬的时候,我的皮肤因为太干然后会卡粉,刚好又跟风买了一个油皮用的粉底液,使用感真是糟糕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去买更好的妆前,来配这瓶根本不适合我的粉底液。
一只脚踏进陷阱的时候,另一只脚不仅没有收回,还跟着往里迈,这怎么能是陷阱的过错。
然后自我怀疑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我为什么用不好它,我为什么穿这个不漂亮,我为什么没办法像别人一样……
「xx同款」本来就是一个谎言。
明明知道自己没有xx的十分之一,却还是想相信这个谎言。
难怪大家都说转型很难。
我有一个同学的观点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填满成长过程的东西应该是pressure。
自我怀疑,他人评价,还有各种各样的内在外在因素。
好看的皮囊并不千篇一律,他们在不同的风格里对号入座。
可我还是想知道,一直穿一种风格的衣服会不会腻,一直染同一个颜色的头发会不会腻,一直化同一种色系的妆会不会腻。
明明知道最好的归属,可还是想看看新鲜感的行踪,我是不是有点贪心?
Окатит холодом город, а я по дворам.
寒冷泻入城市,而我在往家赶/
Бога молю за тебя, сотру до дыр обиду, буду ветром
上帝保佑你,我把委屈都咽到肚子里,内心却很焦躁。

Swipe to take a closer look.
Date-1907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