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游是名副其实的游戏高手。从五岁起就迷上各种类型的游戏,一路畅游,幼儿园―小学―初中,径直游到高中。
一般到了高中,由于高考这个现实要面对,学生们都要比以往勤奋刻苦些,但小游却丝毫没有要面对高考的紧迫危机感,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早已养成的“课后作业”――只要有时间,有时候没时间也要创造时间玩“英雄联盟”(那时还没有“王者荣耀”)。
从高一开始,游戏在继续,与父母和老师的“游戏”也同时在继续,这跟进入高中以前的模式如出一辙。
在没有分文理班之前,未定的理科班都是要正常按课表上政史地,但由于某些原因,总是会有个别老师不愿在理科班上文科课,让学生自己自习。
星期三上午的第四节课是地理课,地理老师来班上转了一圈就去办公室做自己的事去了,好在学生们的自觉性还很高,自觉做着理科练习。
由于是第四节课,小游想着班主任在这个点上应该不会来转班,就编了个理由向值日班长请了个假,去离学校大概有五里路程的网吧去做自己的“作业”去了。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第四节课班主任来转班了!班主任进教室时,第一眼就瞅向小游的座位,空的。班主任像往常一样S形转了一圈出去了。
班主任强压心头怒火,掏出手机给小游妈妈打电话。
这已不知是第几次了。有一天中午在全年级班主任的“网吧大扫荡”中不幸跟其他班级的几个“高手”一起成了“瓮中鳖”,受到班级和年级的通报批评。
还有一次年级部长也是在中午到校途中远远地看见小游向某个网吧的方向走着,到校后年级部长就把这一情况跟班主任说了。
傍晚时分,班主任把小游叫到办公室进行问询,起先小游还是昂着头理直气壮地说没有去网吧,但班主任说是年级部长看见了,小游一下子低下了头,一声不吭。
当时,小游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并被要求当场写了长篇检查而且被警告如有下次就上报学校政教处进行全校通报批评。
但还是有了下一次,而且还是冒着有被班主任逮到的风险在上午第四节课去网吧了。
小游妈妈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心领神会习惯性地向单位请了早退假,立马去县城的各个网吧搜寻自家的宝贝儿子。必须要找到,因为加上上午第四节课还有中午的两个小时,那他还不玩得昏天黑地了!
最后在离校很远的一个偏僻的网吧找到了他,唉,他妈妈也真是下了血本啊,那得跑多少个网吧啊!在一家一家找寻的过程当中,我们都可以想象他妈妈的那个气啊!
他妈妈悄悄地来到小游身后,猛地一把将瘦弱的儿子拽离座位,狠踹两脚,大声训骂,骂着骂着,气不过一把将桌上的电脑推翻在地,并威胁网吧老板说要报警收留为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老板以前哪见过这阵势,自觉理亏并心虚,最后不了了之。
小游被他妈押回学校带到班主任办公室,又是一通好说歹说,连哄带吓,完事后班主任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介绍网游害处的文章让小游回去好好看看。
小游可期待周末了,一到周末即可脱离班主任的直接视线和监督了。周末在家,跟父母周旋他也是游刃有余的。他爸妈跟他达成协议,周末在家上网时间为三个小时,上午一小时,下午一小时,晚上一小时,时间一到就断网,其余是学习时间。
尽管有着这样的协议,但小游却是经常撕毁协议,我行我素,父母除了打骂就是监管。监管需要时间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爸妈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晚上倒是可以严密监控,但也是防不胜防。有好几次明明在书房里,半夜里,父母不放心特地打开小游房间,发现小游却不在房内,再到一楼看看,大门是内锁的呀,父母虽然心慌但也不怎么着急,知道他肯定又去网吧了,但怎么出去的呢?
再到二楼查看,唯一可解释的就是小游顺着管道爬下去的,这多危险啦,父母惊出一身冷汗!只得夫妻二人又冒着刺骨的寒风去街上各个网吧一顿好找,之后又是一顿毒打!
发生这样的情况,父母真是无计可施,除了打还是打,有时边打边警告说要将此事告知班主任,可小游说的话真把父母气得吐血了:班主任也不能把我怎样!
对于像小游这样的游戏重度沉溺者,老师、父母和学校做了很多很多的教育干预,包括心里调适和干预,行为围堵和疏导,利弊陈述和体验,兴趣转移和维持,等等,就差学校没有给予开除了,可谁又真的忍心开除他呢,尽管他已完全符合开除的条件!
面对游戏的诱惑,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除非教育“游戏化”,用“游戏式”的手段和内容进行教育教学,让学习变成一件比游戏还要有趣的事情,但这谈何容易而又怎么可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