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日志很早之前就开篇了,但一直没有写完,今天将它写完吧。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猜想与胡扯,没有任何实际理论依据支持,欢迎交流讨论。
原本,这个文章不是这样开头的,但昨天看了《超体》,便以《超体》中的内容开题吧。
《超体》中讲述人的大脑只有百分之十被使用,这个观点十三年前的香港电影《拳神》就曾提到过(也有人叫它《拳神手套》,是由王晶导演,由王力宏、冯德伦 洪金宝、梁咏琪 杨恭如、郑伊健 张耀扬、钱嘉乐 叶童主演的,说真的个人觉得《拳神》的剧情要比《超体》好一些,特技虽不如《超体》,也并未涉及到具体的细胞学,但它是01年的片子,况且其中的特技也并非差,与《蜀山传》是一个级别的吧,话说它们两个应该是同一个年代的片子吧?)
扯远了,继续回到正题,人的大脑只有极少部分被真正的使用已被科学证实。据说正常人的脑细胞约140亿~150亿个,不足10%被开发利用,其余大部份在休眠状态,甚至还有人说大脑被利用的连1%不到。正常人脑细胞在30岁(也有人说在20岁)左后会达到一个最高值,随后脑细胞每天死亡十万个左右,虽然这对大脑150亿脑细胞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死亡的是已开发的、有功能的脑细胞,必然影响脑效能,甚至是我们的生活,也许那是极其微小的。
只有10%的脑细胞被利用,那么其他的脑细胞呢?真的是沉睡了吗?没有沉睡的脑细胞真的是全部在工作吗?换一种说法,150亿的10%是15亿,15亿的脑细胞能够存储多少东西?
人的记忆能力,实质上就是向大脑储存信息,以及进行反馈的能力。人的大脑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边缘又都有若干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作树突和轴突。在轴突的末端有个膨大的突起,叫做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跟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接触。这种结构叫做“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跟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并且接受许许多多其它的神经元的信息。神经元传递和接受信息的功能,正是大脑具有记忆的生理基础。每个神经元上有多少个突触呢?有人估计,在人们大脑皮层每个神经元上平均有三万个突触。那么,人脑有多少神经元呢?大约有140亿个。这140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的,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表达。这样的结构特点,就使大脑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库。一个人脑的网络系统远比当今英特网还复杂。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说明:我们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有很大的记忆能力。
这么大的记忆能力,但回想一下我们现在记得的东西有多少?不足我们大脑容量的万分之一。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脑容量,就算将是我们一辈子的所有经历全部储存进去,都还有很大的空余空间(这里抛去30岁后脑细胞死亡的考虑),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将一辈子所有的记忆全部保存下来了呢,想一想我们所有的感触,也就是带给我们所谓记忆的东西全部都会经过大脑展现的,也就是说他们全部经过了脑细胞?这部分记忆真的饶了一圈就走了吗?也许,所有的记忆,我们见到听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存在了我们的脑细胞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提取出来了而已,可以理解为提取他们的‘连接’断了。这一点和《超体》中的女主回想起儿时记忆相似,我们儿时的每一个记忆并不是消失了。
不知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事物看一眼,闭上眼睛后你若是去回想,那么这个事物的轮廓便会浮现在脑海,这也证明了它们存在了。
有人说人一到三十记忆力就下降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脑容量足够我们存储上千年的记忆,三十年存储的记忆对它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对它来说只是占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那又是为什么让人有了30后记忆力就不行了的感觉,或者说是错觉了呢?会不会是随着存储数据积累二十年后有些大了,脑细胞的检索变得慢了,如同硬盘数据多了后,我们遍历查询就会慢了的道理一样?那么为什么我们队最近发生的事比较容易忘记,之前的记忆或者说是掌握的技能却记得很好?想一想,搜索引擎的机制是什么?反复被调用的东西,它的话语权重会变得很高。对于学习一种语言,有人说孩子学习的最快,越是长大学的越慢了,真的是这样吗?想一想孩子学习说话一般用几年?一般来说1到2岁的孩子的词汇量可以达到200多个,也就是能够简单的描述自己的想法了。我们学习两百多个词汇需要多久,我觉得用不到1年,我们之所以感觉到自己对外语的接受能力差,有两点原因,一个是我们已经有了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二来就是刚刚说的权重问题,当遇到一个问题,脑神经想要处理时,它首先调用的会是我们已经很熟悉掌握的语言,若不是我们主观通知脑神经它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另一个语言,那么我们学的这个另一个语言变不会被提取出来,时间长了,这种不被提取出来的存储“资料”变会变得更加不活跃,也就是更加不容易被自然地调出来,也许最后调用它的连接也就断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常用的东西,我们记得越是牢固。
若是以上的说法正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某种方法将被尘封的记忆唤醒,或者说是开启我们大脑未被使用的部分?想一想,唤醒失去连接的记忆与在一个硬盘上寻找某段被删掉连接的文件是否相似(我们平时删除文件并非真的删除文件,而且切断了一个索引连接而已,它还在原来的位置,直到有新的内容将它覆盖重写,当然,即便是这样它存在过的印记仍然能够被找到,因为磁性材料的特性)?
若是记忆是根据感官来存储在脑细胞的,那么这里又为一件事创造了可能,那就是记忆与知识的植入。幻想一下,若是我们能够将某一个词,或者一门知识在脑细胞中的存储结构辨别出来,那么我们能否将分析出来的结构以脑电波的刺激的方式,或者是某一种方式输入到人的脑细胞,也就是存储在人的脑细胞,想一想将一本词典输入脑细胞会省去我们多少学习的时间。上面的说法虽然有些离谱,但想一想,按照现在科学来讲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标识的,知识在脑细胞中的存储能够唯一标识也并非不可能,当然也许这会存在一些个体差异。
上面比较悬乎的东西暂且不谈,谈一下催眠。我看过几篇有关催眠的书籍,有些案例显示催眠可以给一个人植入本不属于他的记忆,若是上面的解释通的话,那么催眠可以赋予人记忆便很好理解了。想一想,我告诉一个人这件事是他做的,然后这个记忆就存在了他的脑细胞中,然后我再将我告诉他这件事的记忆切断,也就是令他无法从脑细胞中提取出这部分记忆。你问我可以做?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种方法叫做混淆试听,有一种方法叫做垃圾堆积。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例子,有人误将一份很重要的邮件发给了错误的人,这个时候他应该怎么办?方法有很多种,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垃圾堆积的混淆视听。怎么做?还有这个邮件的名字,以及这个邮箱继续给这个人发消息,且发上几十封,里面的内容描述成盗号或者是营销的东西,由于邮箱的机制都是将最后收到的邮件放在最上面,所以最初发的那个邮件会沉到最下面。想一想,若是你看到一连串的垃圾邮件,你还会挨个点开看吗?至少我不会,一般我会将它们直接全部删掉。当然,若是遇到真的闲时间一堆,且较真的人这种方法行不通,也许这也是为何催眠对意志力强的人不起作用的原因。
这里再谈一下毒--品,什么是毒--品?说白了就是能够刺激脑神经,令脑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的药品。当毒品被注入人体,传导神经兴奋的多巴胺就从“VTA”分泌而出,像一群怀抱指令的信使,携带着神经脉冲高速涌向“伏核”;而在伏核则有“多巴胺受体”等待着,随时接受多巴胺的指令,并继续向全身传导源自毒品的神经兴奋。这种被异常刺激产生的兴奋感会被储存在脑细胞,在神经元的联系下定期刺激大脑,说白了也就是其他神经元,令主体(吸毒者)产生想要再次吸食的想法。毒--品具体对人体的作用其实很复杂,但想一想,它的本质仍只不过是记忆的存储,所以理论上也是可以靠切断,或者是混淆视听连接令原本的存储的记忆不再被提到前面,也就说不被提到主体。
最后,由于时间问题就先扯到这里,后面会再谈一下思维。若是我们所有的一切只是存储在脑细胞中的“资料”,那么我们的思维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害怕孤单寂寞,这样的世界观又是怎样的一段“资料”存储呢?
最后附上最近写的两行小词:
弹指间,往事破碎在眼前,谁的脸,依稀浮现的画面,挥之不去的是难以割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