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直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
我的工作安排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写ppt,并在会议上宣讲。
四年前筹备一场这样的会议,我会花3~4天准备材料,和完成ppt。
现在只需要1天。
也许你会觉得,我驾轻就熟了,所以提高了效率,进而写ppt,做宣讲这事儿,定然是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在面对。

但我想告诉你,最真实的感受是:
每一次都无比煎熬。
为什么?
因为焦虑
每年3/8/12月,我会在各个县城召开经销商会议,从每个县城的会议日期确定下来开始,我会一直焦虑到最后一场会议结束。
准备一场经销商会议大致流程有这些:
- 确定会议内容的亮点,即参会的人能听到的干货是什么。 虽然每次会议的目的都是为了销售,但带有诚意的干货,至少得有一点。
- 整理ppt思路
- 完成ppt
- 客户邀请
- 会场选址,并调试投影,音响等
- 上台宣讲。

就拿今年12月为例吧,我的心里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 11月的时候,我开始焦虑,“12月马上要开会了,思路都还没有,咋办呀,咋办呀?”
- 12月初,各个县城确定了会议日程后,我开始慌了“ **这ppt的思路,我都没有轮廓,咋办咋办呀” **
- 开始整理ppt思路时,我会告诉自己“这个思路太tm粗糙了,根本不得行。经销商肯定不买单”
- 写ppt时,我在担心,邀请工作做到位没? 这次会不会有核心客户缺席哦? 会场布置好没有哦?
- 在台上讲ppt时,我的思绪则是** 这场会议下来,到底能能签多少单啊,能不能完成预期任务**
看到我的这些思绪,你应该也会觉得压抑。 我也知道自己的这种焦虑,势必负影响了身边的伙伴和家人。 但我每年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不停地轮回。
看了这本《正念的奇迹》之后,我反观自己,悟出了一点缘由:
我总是在做第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装的是第二件事。 这是典型的不在当下,即非正念状态。

所以,《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对我来讲,算得上是自己心灵的一剂解药,解我的焦虑之毒的良药。 也怀着虔诚的心,推荐给你。
简述本书
《正念的奇迹》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行禅师,写给广兄的一封长信。
一行禅师,是越南的一位得道高僧,因为反对越南战争,不被本国政府接纳,长年旅居欧洲,以巴黎为主。

而广兄,则是一行禅师,早在1974年创办的社会青年服务学校的成员。 所以广兄不是一个人,而社会服务青年学校的学生。
一行禅师,推动“入世佛教”,指引年轻人在社会运动中,弘扬慈悲精神。 而毕业后的广兄们,帮助战乱中的农民,重建村庄,教育儿童,建立医疗点,组织农业合作社。 颇有建树。
当时一行禅师因为反战,被越南政府驱逐出境。 于是,一行禅师从巴黎,写来长信勉励广兄。
书中,作者以轻松闲谈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佛学大观,也有非常具体的禅修练习的操作方式。
属于有深度,也有干货的书籍。
什么是正念

一行禅师对正念的描述是:
** 对当下的实相保持全然的觉知**
这种充满佛学文风的解释,我等凡夫肯定不易理解。 所以** 既然不便于直接解释正念是什么,那说说什么情况下不是正念吧**
吃橘子
一行禅师有在法国有一个学生,叫汤姆。 一心跟着他学法。
某日,汤姆找到在树下正吃橘子的禅师,于是对坐下来,分吃橘子,并谈论着未来的规划。
汤姆开心地畅想着未来,飞速地吞咽着橘子。 第一瓣桔子刚放进嘴里,汤姆开始剥出了第二瓣,并准备往嘴里送。

这时候,一行对汤姆说
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吃了。
汤姆没在意,继续畅想着未来,于是一行又提醒他
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
这时汤姆才如梦方醒,羞愧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于是放慢动作,品味起了橘子。
看到这里,自己也很羞愧,我吃橘子时,何尝不是如此呢。
第一瓣进嘴时,第二瓣早就准备好了。 如果有几个人一起吃的话,还会有一种生怕比别人少吃了的心理,进而会更囫囵吞枣,加速吞咽。
这也难怪,《中庸》说: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每个人都会吃饭饮食,但真正能吃出味道的,能有几人。
好吧 我以后一定细嚼慢咽,食其味,而非吃其量。
(这样是不是也能减肥啊)
洗碗就是洗碗
一行禅师在书中,很慎重地谈论洗碗这件事
洗碗时,人们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洗碗时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
为什么要强调如此简单之事呢。 其实这正是关键, “我正站在这里洗碗”这个事实,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如果洗碗时,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很厌恶似的 ,那么我们洗碗时,就没有活在当下。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会懂得喝茶,因为我们喝茶时,只会想着其他事情,几乎察觉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 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读到这部分时,自己瞬间中枪无数。
我写ppt,做宣讲时的痛苦,其实就是没有实实在在地活在当下,做A时,想着接下来的B,那么A成为了厌恶的事情。 这也难怪,自己一直痛苦无比。
对于洗碗之事,深有感悟。
今年夏日的一个傍晚,那天我对自己工作比较满意,女友也做了一顿大餐犒赏我。 饭后,我告诉女友,今晚我想玩两小时游戏,女友欣然允之。
不过咱家的规则是她做饭,我洗碗。 于是,我飞快地收拾起碗筷,想快点洗碗。

当碗碟放进水槽时,我就已经在想游戏了。
于是围裙没有系好就慌忙地洗,老是散开,我不得不的弯下腰压住散开的围裙。
飞速地刷碗,结果油渍压根儿没洗掉,不得不洗第二遍。
而且一边洗,一遍埋冤。
当总算洗完时,我怀着无比毛躁地心情,打开游戏。 结果那晚不停地game over,发挥极度糟糕。
当看到禅师说** 如果洗碗时,只想着接下来的茶,并因此匆忙洗完,就好像它很厌恶似的…**这一句时,瞬间被戳中。
活在当下,才是我应当寻求的解。
觉知与禅修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循序渐进地展示了很多修炼觉知的方法,看得深入后,我渐渐有一种感慨。 其实禅修,跟我们学习其他技能,比如英语考级,钢琴考级很像,也有高中低段位。

为了直观,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书中展示的禅修的级别。
- 一级,能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即观照呼吸。
- 二级,能数出自己呼吸的长度,即随息法。
- 三级,呼吸能够和缓而平静,出息和入息一样长(很多人都是入息长,出息短)
- 四级,随时关照呼吸,行住坐卧中修禅。
- 五级,坐禅。 全/半咖跌坐,就是盘腿修禅。
- 六级,观心。收摄与平静心念,觉知自己的念起念灭。
- 七级,禅观五蕴和合。由一切中洞见“一”,由“一”中洞见一切,直至洞察出五蕴皆空。
- 八级,观生死。 禅观尸体的变化,并知道自己的身体也将经历同样的过程。在降服厌恶与害怕的过程中,懂得珍惜生命,是指任何生命。
- 九级,禅观缘起。 禅观事物的相互关联,破除分别心。 即修成缘起观。
- 十级,慈心观。 练习以慈悲之眼观众生,即慈心观禅修法。
再次强调,这是自己的理解梳理,而非佛学标准。 我想佛学一定不会赞同我的这种“分别心”的。
我目前尝试过的,顶多在4级。 就是能够观照好自己的呼吸,进入冥想的平和状态。进而取得一定程度的内心祥和。 不过就这么浅层次的尝试,自己的生活心态,已经有了极大地提升。
最近一次做ppt时,我从来没有在那么短时间内,淡然地写完,从容地宣讲,而且自我感觉平静,不毛躁。
这得益于自己尝试了30分钟的打坐。 具体细节,只有在读书会的聚会时再分享啦。
禅修操作指引
说了那么多禅修的好,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把书中技法,略作分享。

禅修的基本动作是坐禅,坐禅相当于习武中的扎马步,是禅修的基础。
坐禅属于第四级到第五级的段位,要坐禅,你至少得能够观照自己的呼吸,比如你至少能够闭上眼数自己的呼吸到三百而不中断。 如果你能做到,请往下看
- 全跏趺坐,即左脚放在右腿上,同时右脚放在左腿上。 实在不行半跏趺坐,也就是说只一只脚放另一条腿上
- 坐在垫子上,使得身体有三个接触点。
- 脊柱挺直,头部,颈部和脊椎练成直线。
- 随顺呼吸,放松肌肉,忘掉其他。如果可以,保持自然的微笑吧
- 双手掌心向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除了呼吸和微笑,了无牵挂。
要诀就是关照和放下。
一般情况下,15分钟后,就能进入沉静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喜悦。
怎么样。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