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当时的绘画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学院派多数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 他们每年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
而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

《印象:日出》是印象派画家莫内1873年的作品。这幅油画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描绘了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捕捉早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的美景,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得很仔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作品粗糙而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认为他根本就不懂绘画,《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后来这群年轻画家们,认为既然自己的绘画没有办法受到学院派的肯定, 就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联和举办了第一届落选画展。熟料这样的画展反而引起了巴黎的轰动,民众纷纷前来参观这些描绘市井小民,贴近现实生活的画作。
挫败有时就像化了妆的祝福,如何把挫折化为动力,端赖我们用不一样的眼光来面对它。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若以泰然自若的态度面对挫折, 或许能够在苦难当中, 发现人性淬炼出的美感。许多作家成名之前,都经历过无数次地投稿退件;一项成功的发明,必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当年落选的画家们如果都得奨了,我们不确定莫内、雷诺阿、毕沙罗、塞尚、窦加等人,能否为世人留下这么多经典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