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九天没有写日记了,这在近几年是一个比较罕见的情况。记日记的事,并不是我一定要坚持,因为但凡需要坚持才能做下去的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我写日记,就近几年的情况来说,主要是一种休息。忙完了一天的事,躺在床上,拿出手机,记点流水账,回忆这一整天来做的事,记录或好或坏的心情,总能使一天的喧嚣沉静下来,就觉得得到了休息。
一篇一篇的日记连缀起来,就是我留在身后深深浅浅的足迹。前些天翻看我小时候的日记,觉得那过去的日子逐渐复活了,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往事,有些事让人内心充满了喜悦,有些又令人心酸不已。我很庆幸自己用日记记录了生活,现在打开看,总有一些可资回忆的东西,觉得那日子没有白过。我甚至觉得,用日记把日子做成了标本,正是一件兴味无穷的事。
另外,我还觉得,身边有个日记本,任何时候都是一种陪伴。前些天给孩子们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到林冲那杆花枪,在文中被反复提起,好多人认为那是为后面的杀人蓄势,金圣叹每每在花枪出现时,都会在下面点评一下,大概也都是往这个角度考。但我总觉得,那杆花枪是林冲最熟知的事物,也是他唯一的依靠,在冰天雪地里,也未尝不是一丝温暖。我把这一点认识和同学们做了交流,大家都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日记可能也有诸如此类的作用,它正是抚慰人心的东西。
(二)
上周去八中做了个讲座。我提前到达,并在校园里溜达了一圈,新建的中学,虽然树小墙新,但正体现出了一派生机,觉得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卫生间尤其干净,没有一丝异味,这一点太难得了。校园里但凡见到的孩子,都能鞠躬问好。我问一个小孩卫生间在哪里,他说了一下位置,又担心我找不到,就一直把我领到卫生间门口。这孩子和我不认识,引领他做这件事的,是他的素质和教养,这也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到的地方。
关于到外面做讲座,偶尔会收到一些邀请,但我是绝对不会去的。这并不是有意拒绝,而是我自身条件所决定的。由于知识储备、理论水平以及口才表达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觉得我很不适合干这个活。一个人不应该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是我早就明白的道理。至于这次还是去了,主要是我接受到了命令。和武校长相识20年,也是老朋友了,在朋友们中间,我觉得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接到电话,我居然没有本能地去推辞,算是应下了这个活儿。
坐在台上讲话,是有些讲究的,但我却是一个没有讲究的人,两个小时的讲座,如同我的作文,基本属于漫谈。但在这一个晚上,我收到了不少温暖。一是听讲座的朋友能全程认真听完,中途没有转身离开的。这是最应该感谢的一件事,大家都很忙碌,却牺牲休息的时间,来听我唠叨,体现出了高度的素养。二是废话说久了容易口干,台下总有人及时上来给我倒上热水。像我这种摆龙门阵式的讲座,适合在脚下放个八磅瓶,自己倒水喝。三是讲座结束以后,收到了一大束鲜花,回到家里,二宝高兴地直跳奔子,跑过来抱花,结果太大抱不住,反倒把自己压倒了,然后又一个一个问这啥花这啥花,我又逐一做了解答,算是把这一份温暖,又传达给了家里人。四是学校要送我,我拒绝了,说自己回去,以便大家都早点休息,结果一个听了讲座的朋友,执意开车把我送到小区门口。
(三)
中秋节到了,收到了几份礼物。一件礼物,是一外地工作的学生寄来的毛栗子,新摘的,可以生吃,有鲜核桃味。一件礼物,是一网友寄来的老白茶,耐久泡,正好可以用我的那个大瓷壶冲泡,既能解渴,又能暖手,天气转凉,这是一份持久的温暖。一件礼物,是一醋厂的朋友送来的头道醋,适合拌拉条子。
熙熙攘攘的人群,将世界变得冷漠,而且人越多的地方,就越是这样,所以更应该珍视这每一份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