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惠王放跑了一个乖乖苏秦,使得对方拉了六个兄弟伙来报仇。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回秦惠王可不能再犯之前那种低级错误了,一听到有个张仪求见,又听对方还是苏秦的师弟。更不敢怠慢,赶紧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等到张仪吃饱喝足,为他讲了一番天下大事,尤其是怎么对付六国的合纵。把个秦惠王乐得一愣一愣的,立即让张仪做了客卿,让他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张仪这回总算是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在秦国稳当地安下家了。
这时,跟随张仪一起的那哥们儿去提出要回去了。
张仪打死不许,说我这好不容易飞黄腾达了,正要报答你的恩情,你怎么就走了呢?你这人不能这么无情无义啊。
那人却笑着说,其实这一切不是我在帮你,而是你师兄苏秦在帮你。你师兄害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破坏了合纵大业,所以故意激发你去秦国掌权,帮他维持好合纵大业。
张仪这一听,才知道原来一切都在苏秦的掌握之中,而自己却从头到尾都懵然不知。
——唉,师兄就是师兄啊!
张仪说,你回去转告师兄,就说我张仪很感激他。只要他还在一天,我绝对不会破坏他的合纵大事。
那人接了话,就回去了。
张仪跟苏秦一个德性,得志后便要先消一口恶气。
他想起了当初冤枉他并差点将他打死的那个楚国相国昭阳。
于是立刻写了封信给对方送去,大体无非还是说:你不收留哥,自有留哥处。俺们今天不差钱了。你好好把你的破国家守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来找你算账了!
不过他刚写完信送去后,秦国就接到了一个消息:巴国和蜀国打起来了。两国都派人来求救。
原来,蜀国是秦国的邻居。蜀王和巴王有仇。
蜀王把弟弟葭萌封为苴侯,谁知这弟弟被封侯以后,就跑去和巴王套近乎了。
蜀王大怒,立刻就去教训弟弟。弟弟只好跑到巴王那里躲着。于是两兄弟的矛盾引发了两小国的矛盾。巴、蜀之战爆发。
巴国小,蜀国大,当然是帮小不帮大。因此,打蜀国是正义选择。
不过问题来了。此时出兵打蜀国的话,又担心韩国来偷袭。或者,要不就干脆先打韩国?
秦惠王立刻召集大臣们议事。立刻出现了两派声音。
一派以司马错为首,主张先去剿灭蜀国,扩大秦国的疆域,充实秦国的国库。然后再去攻打其它国家。
另一派以张仪为首,主张先讨伐韩国,再去收拾蜀国。
最后,司马错一派争赢了。于是,秦惠王让张仪、司马错一起去伐蜀。
蜀国那里扛得住,没几下就被灭国了,蜀王也挂了。
秦国本来这就该收兵了,不过张仪觉得,巴国、苴国虽是小国,但是很富裕啊!既然来都来了,就干脆将他们一并收拾了吧。
于是又把巴国、苴国灭了。甚至把巴王也抓回去了。
秦国在三小国的地盘上设置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并划分为31个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