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人生
——评韩国微电影《一天》
路遥在《人生》中曾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韩在彬自编自导的《一天》,便以人文主义的视角,借用一双历经百年沧桑的眼睛向观众展现了一段美丽人生。表现了一位年近期颐的老人为老伴买橘子的充实快乐的一天,导演结合温馨为基调的声音设计与质朴的视觉画面,使全篇充满了韩式风格的小情调。
一、 意像镜头体现人生态度
导演多次以特写的拍摄手法不断向观众暗示,其镜头下具体物象的含义,主动挖掘观众内在的抽象心意,继而引起观众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审视与启示。影片开端便以特写镜头展现奶奶吃橘子的动态,一瓣瓣橘片恰恰隐喻了人生路之漫长,其橘色的暖色调与老人脸上幸福而满足的微笑,相互映衬,给人以温暖、恬静的视觉传达。运用精妙的隐喻蒙太奇手法,隐喻老人面对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依然乐观充满希望。
另一体现导演对意向表达的拿捏恰如其分的是“黄色雨伞”。一把小小的伞,将伞文化“爱”的真谛展现的淋漓尽致,骄阳之下,细雨之中,举伞驻足的奶奶守候着折纸的少女,这伞浸透的是奶奶对女孩的涓涓善意,眼中流露出的是对逝去青春年华的怀念。
奶奶撑伞时运用了表现蒙太奇将镜头切换至爷爷微笑的脸庞,这是赋予雨伞的爱情意义。特写展现出稍有残缺的雨伞,象征着老人间细水长流,在坎坷间相互扶持的爱情,而正是这种相濡以沫使得两位老人如此热爱生活,享受人生。而这把伞所体现的同甘共苦,白头偕老的黄昏恋也冲击着当代现代浮躁社会中的年轻人自身爱情观的现实与世俗。
二、声音设计带动人物情感
导演规避了过于强调编剧和对白而始终遵循“电影是一门视觉型和听觉性的艺术”的理论基础。整个影片在视觉上多用特写凸显象征意义,同时在声音设计上也能够体现人物性格,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每个动作所响起的声音都恰到好处,直击心灵。影片器乐多采用轻快有节奏的金属打击乐器,发出清脆空灵的声响和优美的旋律,赋予影片幽默感,例如老奶奶上楼梯时配合三次重复蒙太奇响起的“叮铃铃”的音乐效果。
以《意大利花圆》作为影片的主旋律,既是老奶奶与老爷爷浪漫爱情的象征,也引起观众对于这样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激。影片将老奶奶煮鸡蛋等日常生活的音响与探戈音乐《意大利花园》柔和在一起,赋予生活浪漫和诗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有相似之处。片尾老伴去世时再次响起的主旋律,使观众并未产生死亡的恐惧感或是失落感,而是在音乐中品味奶奶与老伴之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声音构造上最具表现力的恰恰是本片主人公自始至终的沉默,在与开车人的戏剧性相遇的场景中,导演采用了“无声胜有声”的静默的声音处理手法,表达了奶奶再回首时对过去的抱怨的释然,怀有了感恩之情。幽默之余,引发了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生活心态的审视,从而进行快节奏生活下的自我修复。
三、超现实主义表现人生意义
橘子店前,随着主观镜头男人离开的升格慢动作切换至客观镜头,老人也渐渐变成了一位青春靓丽的少女,这时观众会才惊奇发现这正是那个折飞机的女孩,才真正发现这是主人公人生的过往。
主人公将橘子分给路上青春的自己,她是纯洁的,身着白色裙子站在纯白色的桥上,白洁无暇,运用景深镜头,展现了青春的自己在阳光下肆意放飞纸飞机,放飞自己的理想和热血,生机勃发。同样使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漫天的飞机意味着进取和上升,蕴含着巨大的希望。而画面中的前景,是老人平静淡然的背影,她明白这些飞机,是青春和希望的意义。
片尾以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奶奶身边绚丽多彩的烟花,这象征着人生中每一个幸福的瞬间,这种幸福很小,却又很大。正如片尾导演通过广播与观众的交流“对于某些人而言,今天是漫长而艰难的一天,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日子,我也会用心记住他。”
奶奶将代表着幸福的四个橘子分给过往的自己,有天真烂漫和青春无悔,有焦躁迷茫也有积极向上,人生如橘,不论甜蜜还是酸涩,唯有细细品尝、回味、享受、到最后总能发现,原来这就是最美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