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贺荔枝】并授权发步,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是文章正文: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到底什么是学习?
这是贺荔枝的第9篇原创
01
荔枝之前分享了一篇文章《分享一个终极学习方法:知识树“大杀器”》是通过关键词检索,归纳,整理与存储并不断重复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强化认知思维,打造一个高效存储+思考的思维模型。有人和荔枝说,这篇文章太长了吧,好多地方都看不懂,更甚者有人问我,为什么学习。
我懵了,为什么学习?
学习还有为什么?
《三字经》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是我们获得智慧的唯一道路啊!学习知识是我们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解惑最终要的钥匙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我们每天都在各种压力下,不就是希望在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学习的积累中获得更多的智慧从而过好这一生?
现在社会都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然后你问我为什么学习,我第一反应是,你在搞我?
02
“先有概念“
我突然想起来之前看的一本书《学习的本质》。作者的讲述颠覆了我对于学习的认知。
关于学习的定义,他是这么说的:
「什么叫学习?所谓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先有概念“」
这个“先有概念“也就是在你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学习接纳新知,或糅合,或改变形成一个新认知应对当下的情景。
可能有点拗口,可以想象一下这些情景:
在看李笑来《新知》关于独立思考的理解时是这样描述的:所谓的“独立思考” ,对其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OS:独立思考不是创造概念,是独立正确的使用概念?
当我发出疑问的那一刻,我原有的知识储备与认知发生了极大触动,很震惊、很恐惧、很慌张,还有一些窃喜,并快速粘贴复制到小本本上。
震惊是对与独立思考,我的理解可能有很大的偏差,曾经一度让我陷入自我怀疑!恐惧在于发现未知“新知识“的焦虑感;慌张在于我觉得他很对,但这不是我的知识!
03
知道不等于学习
知道不等于学习
想要知道并不意味想要学习
学习是一个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消耗巨大的过程,未来也将如此。他要求人们抛弃自己确信无疑的事,放下一切快速获益的念头,投入到我们事先不知道能否从中获得满意结果—特别是在失业的时候—的过程中去。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会因为学习而得到与付出相当的社会“好处“。
就像对于新知识的发现,我开心的收藏起来,心底若有若无的慌张感让我更加焦虑,所以我们需要验证如何确认新知识是我的,而不是对方的!
新知识形成的条件:
1、学习者能够了解他用这些新知做什么事(最好是短期内能做到的事情)他就会去学习
2、如果学习者能够改变原初的心智结构,甚至彻底重塑心智结构,他就能学习
3、如果新知识或对新知识的表达能给学习者带来“好处“,并让他在解释、预测或行动时感受到(元认知的)这种好处,他就能学习
通过上面的三个方法检测后,我们就会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从而需要不断的使用他,让知识不止于知道,深入学习与思考的体系中去!
在这里不得不再重新谈一下「神经可塑性原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大脑对与知识存储是通过神经元连结进行的,大脑中每一个神经元都有多个联结,只要被激活就会由近及远的传播。当我们学习时,所有接收到学习信号的神经元区域会成网络状联结在一起形成新的网络,其中各类信号、网络以及神经递质引发的感受导致了"意义"的产生并永久保存,从而新的知识/思想由此产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联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我们一生中,只要我们在不断学习输入新知识时都可以建立新的"联结"网络,即使在年纪很大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学习是一个不断解构重构的过程。学习是从冲突开始,在冲突中思辨解构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实时重组,便于应对当下新的情景,炼制成新知识与认知,如此往复循环。
04
如何避免打鸡血式学习?
学习动机
首先学习动机来源于我们自身强烈的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动机是我们保持持久学习的燃料。
例如,我喜欢写毛笔字,然后我报班去学习,但过段时间,我因为各种原因对此失去来兴趣,就放弃了,但我偶尔心情好的时候就会继续想上课,这就是兴之所起,却没有足够的燃料让这个兴趣发光发热。
那么我们增强学习动机呢?
1、建立自我的正面感知能力,经常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
2、建立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正面感知
3、让成果反哺动机
有没有很熟悉,当我们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外教第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要自信,大胆的说出来,你做的很好,你的发音很标准!这时你就会慢慢的开口讲话。如果把这个动作无限重复在不同情景下,你就会不断的接收一些正向的感知,如有任何负面情绪,重复第一步。
尝试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在某些话题下,与人流利的对话,这些正向的反馈告诉你自己,你真的很棒,进步很大,从而不断的刺激你继续学习,保持正向感知反馈,加上重复练习,就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元形成新的网络,进凝练形成新知。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对“先有概念”与学习这一不均衡的解构重构状态了解有所启发,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本质,做一个行为与思想都在维持在终身学习的状态的学习者。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