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难忘的1978年
78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第二年,我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文革后首次招生的报名。那年我整十五岁,比北影招生最低年龄限制小三岁。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喜欢模仿剧中人物。经常一人在家偷偷地演练,背诵大段的电影台词,练习迎风流泪,哈哈大笑等演出技巧;还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演练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李连长与敌参谋长对话的片段:
“哪部分的?”
“68师工兵营的。”
“来干什么?”
“砍树。江边修工事急等用木料。”
“江边那么多民房不能拆吗?干嘛上这儿砍树。”
“江边民房都拆光了。”
“你们师长姓什么,叫什么?”
“黄国栋。”
“参谋长呢?”
“张福才”
“工兵营长”
“陶宇飞”
“你呢?”
“第二连连副江彪。”
每次说完这一段,我都觉得心里好舒畅,就像自己是个英雄似的。小小的内心藏着一个大大的明星梦。
那年月家家都比较穷,对待孩子成长一般都只关注吃好穿暖,至于个人的爱好特长基本靠边站;内心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跟家长说,想法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北影招生简章,我激动的一夜没有合眼,心里盘算着怎么去报名,怎么索取报名表。一个原则问题摆在面前,我比招生最低年龄限制还小三岁,虽然那时百废待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要想破例报名应该难乎其难。思来想去,我决定给招生办写报名信,介绍自己基本情况以及立志表演事业的决心。
没多长时间,北影招生办给我来信说:来信收悉,因你的信寄到已晚。我们就不寄报名表给你了。因你寄回已超过六月五号,你已来不及报名。故不寄报名表给你请原谅。希你能安心学习和工作,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作出贡献。明年如有可能,再来报考。
此致
敬礼!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办公室
1978年6月12日
虽然与北影擦肩而过,心底的明星梦也随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这封拒信我一直珍藏至今。
1978年12月18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从此走上富民强国的伟大复兴之路。沉舟侧旁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么精彩的年份,我或多或少的参与了,感觉无比自豪,虽没有成功,就那个想法、那个决定、那份参与也值得肯定。
今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中,三个飞跃说得令人振奋: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