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冬月之恋
自从智能手机在社会上流行以来,微信便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这股微信热的风潮很快便刮到了校园。这两天六年级(5)班的班主任袁老师心情颇不宁静,看上去有些烦躁不安,这些都是叫微信给闹的。
令袁老师感到寝食难安、踌躇不决的是,要不要在班上建立一个微信学生家长群的事情。按理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可是袁老师并不这么认为。对于这件事,她要仔细地拿捏一下,好好斟酌斟酌。袁老师是一位行事谨慎,思想趋于保守的传统女性。她不盲从,不跟风,凡事有自己的判断和主意,这让她看上去显得特立独行。对于新鲜的事物,她显得有些淡漠,哪怕是执行学校里的一些规章制度,她的态度总是不温不火,行动上往往慢半拍。
可是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袁老师了解到 学校里六年级大部分班级都已经建立起了学生家长群,就连平时成绩一贯排名靠后的两个班级也积极行动起来了。凭着一种政治上的敏感,袁老师感觉到了一种压力。毕竟自己所在的班级是重点班,重点班就得有重点班的样儿,凡事可不能落于人后。再说建立学生家长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在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构筑起了一座桥梁;它是连接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纽带;它能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 每一位家长,家校联合,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这天在办公室里,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建立学生家长群的问题。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盎然,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建群的问题。袁老师因为自己班上的家长群没有建立起来,便一直听着,插不上言,毕竟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可是袁老师发现,有两位平日她正眼都瞧不上的同事这时候居然也眉飞色舞,现身说法地与人大谈建群的好处。讲这番话的时候,那位与袁老师关系不睦的同事还特意朝她瞟了两眼,显然有显摆和挑衅的意味 ,这不能不让袁老师倍感郁闷和失落。
袁老师感觉不能再犹豫了,她要马上建立起自己的班级家长群。她很快弄到了班上六十名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通讯录,陆续加了家长们的微信。袁老师取群名为“六(5)班老师家长群”,在群公告里阐明了建群的宗旨并约法三章:一是在群里所有家长必须将网名统一改为某某学生爸爸、某某学生妈妈的形式,便于相互认识与联络;二是不得在群里乱发与教育无关的低俗视频和不良的信息,要传播社会正能量;三是不得在群里乱发小广告。
家长群建立起来了,家长们反响热烈。他们纷纷发言,对新群的建立表示祝贺,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有些家长还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发表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看着那一条条让人倍觉温暖的信息,袁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
自此以后,每天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袁老师又多了一件事情,她会有意无意的留意群里的一些动态。她会将学生每天布置的作业,新学期的作息时间,节假日放假通知等一些信息公布在群里。她有时也会将早自习学生迟到的名单公布出来,提请家长注意。
又过了一个多月,像一首正在演奏的美妙曲子,袁老师发现群里渐渐有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些家长喜欢在群里发朋友圈,有家长在群里散发化妆品代言广告,还有个别家长老爱发一些逗乐的小视频。这些行为显然违背了袁老师当初建群的初衷,对于追求完美的她,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她在群里警告了几次,可是收效甚微,这让她颇感无奈,有心将不守规矩的家长踢出群去,又担心人家说自己不近人情。
与上学期一样,由于学校加强管理,班上大部分学生中餐要留在学校里吃。按学校规定,每名学生每月要交三百元伙食费。袁老师怎么也想不明白,这项规定上学期一直执行得好好的,自从建立了家长群后,这事却发生了一些变故。
刚开始有一位学生妈妈在群里吐槽学校食堂的伙食太差,没想到一下子引来许多学生家长的共鸣。有位家长情绪显得很激动,说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话。
还有位家长提醒大家说,五一节学校里放了三天假,这其中有一餐学生就没有在学校食堂吃,学校应该将那一餐伙食费退还给学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家长如醍醐灌顶般,纷纷要求袁老师做出解释。
袁老师回复说,学校食堂是外包的,具体情况她也不清楚,不过她可以向校领导反映。
针对袁老师的这一说法,家长们显然并不买账,本来一餐饭十几元钱他们就颇有微词,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怎能不生气呢。
袁老师心里很委屈,将这事反映到校长那儿。校长说,这事你要个别向家长解释嘛,怎能在群里说呢,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嘛!
“我……”,袁老师讷讷无言,她觉得更委屈了。良久,她摸摸索索地拿出手机,嘴里喃喃地说,我叫你们闹!这群是我建的,我难道不能删除它么?
从此这个学校不再有六(5)班的家长群。
2019年3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