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汉臣子苏武在误入“谋反”漩涡后,想要“自杀”,使自己不辱。这时,单于先后派出两位大汉故人——卫律和李陵,想要劝降苏武。而这两位“叛军”也在苏武的性格、价值观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刻画作用。

首先是卫律——凶残奸诈的卫律本想以剑假装刺杀苏武,未果,这体现的是苏武的大义凛然。之后,卫律拿出了他的本性,想要用功名利禄引诱苏武归于单于。然而,赤胆忠心的苏武拒绝了见利忘义的卫律,并斥之。文章将卫律与苏武对比,鲜明地反衬了苏武的价值观——金钱名利比不上一颗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苏武被流放北海后,又一位故人李陵出现了。“智慧”的李陵大打感情牌,列述了苏武家人的惨境,欲使苏武放弃坚守,成其天伦之乐。然而,苏武仍义正词严地回击了李陵。这在对比中更使苏武的价值观得到升华——先有国,后有家;思国之心大于思家之情。

纵观整篇传记,卫律、李陵两位的人物设置可谓在苏武的人物刻画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忠诚与背叛的对比,困厄与名利的对比,思国与乡愁的对比,则更将苏武忠贞不渝,以国为先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