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如果一个人高烧不退,只是高烧不退的话,我们是不可以说这个人是阳明的。这样明白吗?高烧的昏迷有可能是真武汤证;发烧到39℃可是还要裹棉被,那是麻黄汤证;如果是发烧到抽搐,那可能是用葛根汤或者桂枝加栝楼汤之类的,其实烧到几度并不是一个能够辨别阳明病的一个指标。辨别阳明病的指标是脉要洪、有力,这是一个,然后呢他要出汗,而那个汗已经不是前面讲的那个桂枝加附子汤的虚汗了,而是因为他这个人本人觉得很热很烦,所以会出汗。所以桂枝加附子汤的人出一身汗是裹着棉被,披着衣服在那边出,因为他会觉得有点寒冷的感觉。可是,阳明的出汗是,哇,衣服都要扯开,棉被都要踢掉出汗,所以动作是不一样的。还有呢,这个烦的感觉我想多少会有,有里热的人大概都会有烦的感觉。只是,将来讲到大青龙汤,可能会跟同学讲,烦的感觉也不见得是在心情上,有可能在手脚、肢体啊,就是有身体感的烦,不一定在心情上面。
那至于说,白虎汤证更口渴的话,就用白虎加人参汤。那这个怎么讲呢,辨别阳明的这些点,就像刚刚跟同学讲,有个小故事,有人学经方,只因为他口渴、只因为他出汗、只因为他便秘,就大吼一声“大承气汤”。所以,有些东西我们不能用片面的症状来决定它,像白虎汤证,脉洪大、渴、热、出汗,这一定是一整套的啊,那这些事情跟同学先讲一下。还有呢像是,白虎汤啊,一般来考量这个方的时候,大概都会觉得这个方是治疗我们身体里面又热又燥比较多一点,不是又热又湿。阳明的这个病如果是又热又湿的时候呢,在阳明篇里有另外一个区块,里面的方剂是治疗发黄的。就是当你变成,在中国人的六气来说的话,又热又湿的时候,人会变成我们现在西医说的黄疸的样子啊。所以,又热又湿的时候是阳明篇里面的另外的一个部分,那基本上白虎篇是治又热又燥的。后来时方的世界,有人把白虎汤改造成白虎汤加苍术,又能治热又能治湿,因为苍术是一个很能燥湿的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