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每年都是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节目内容,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2017年《开学第一课》在9月1日21: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分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载道、棋以明智、丝绸新路五个篇章,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我在下班路上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要求家长们晚上和小朋友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往年我们都很少关注,也没观看过,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在入学之前慢慢让你感受一下正式上学的气氛,所以,今晚特意提醒你和爸爸,等会我们要一起观看《开学第一课》,九点之前赶紧洗漱完毕,期待21:00节目准时播放。
我们从开始到结束坚持看完整个全程,十点半左右你实在太困啦,支撑不住,看着就睡着了,真是莫大的力量让你支撑到十点半,平日我们早就睡了,今晚为了看这个节目,你始终如一坐在我们身旁聚精会神地观看,期间爷爷出来客厅,发现我们三个(我和爸爸还有宝贝)都在观看电视,非常吃惊地发问:今晚怎么这么晚还在看电视,并且三人都没睡,什么节目这么有吸引力?呵呵……
节目开篇“班主任”董卿老师就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穿越五千年时光,走进中华文明的古老源头,领略民族自强之魂的风采,品味字里行间的中国梦,开启黑白二子间蕴含的智慧。其中,印象最深的感悟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说到让大家感到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你可能会想到源远流长的中国汉字,或者是振奋人心的中国武术,或是逸韵悠扬的琴棋书画,更或者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次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也点燃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骄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老师研究汉字60余年,她在开学第一课上给我们演示了“正直”二字从古至今的演化和发展,她最后为正直二字作解——目不斜视,奔向目标!
汉字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石,带领我们穿越历史,感受未来。汉字的魅力,不仅中国人沉醉其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被它深深吸引,想更深地了解中国文化。在游戏互动环节中,“班主任”董卿带领着撒贝宁老师和“课代表”吴磊在现场和同学们做起了趣味满满的“拼字游戏”。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小小的汉字,奥妙无穷。它们像一群群可爱又淘气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跃着,像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样出现在你眼前;它们像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过笔尖;它们像浩瀚的大海浮现在你的眼前,小小的汉字里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个汉字,一个跳动的音符,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鲜活的生命,传承一种历史,传播一种文化,传达一种思想,传输一种理念。
二、人工智能VS人类智慧
曾与“阿尔法狗”进行围棋对战的青年棋手柯洁来到现场,和同学们交流与机器人对弈的感受。柯洁说对战机器人是在挑战自我,“比赛到最激烈的时候,自己甚至恨不得去后台把机器人的电源掐了。”人下围棋带着思考、感悟和情绪,机器不会,只是枯燥的计算,柯洁说不管是自己赢还是机器人赢,都是人类的胜利!
“人机相遇,幕后高手是谁”环节中,来自福田区景鹏小学的李俊杰同学被邀请上台,与来自意大利的智能机器人特奥展开了一场有意思的“钢琴人机大战”。人机同台演奏,虽然Teo的速度超越人类,节奏也很精准,但钢琴演奏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展现情感,这是人机之间最大的区别所在。演奏技法高低容易评判,对于乐曲情感的表现力却是见仁见智。
人类智慧创造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永远超越不了人类智慧。人类大脑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确比不上机器,但是人脑的智慧其实是对于信息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这是世界上任何最强大的电脑都无法比拟的。
三、真正的英雄是什么?
节目中还特别邀请了最近刷爆互联网的《战狼2》的导演兼主演吴京,他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中小学生分享他对“武”的理解。吴京讲到,真正的英雄不是想如何去战胜别人,而是用这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真正的英雄还需要由内而外的强大。吴京从小练武,浑身上下受过很多的伤,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差点夺去了生命,但正是这一次次的挫折之后的继续拼搏,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吴京对他三岁的儿子寄予希望:能做一个有担当有骨气,不服输真正的英雄,这也是对现场同学的期望。真正的英雄就应该拥有敢担当,有骨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如一,锲而不舍的精神。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暗示着:一个真正强者的心中潜藏着的钢铁般的意志力。
四、我们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什么?
节目中请来了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巴基斯坦的汉语之母、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教授汉语的年青教师,还有七十年笔耕不辍坚守在中外文著作翻译一线的九十六岁高龄的老爷爷,等等,他们的现身说法让我看到了无数人都在为汉字、汉语在全世界的传播而不遗余力地努力着,为之感慨、感动!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美国),他的故事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为每一位中华儿女敲响警钟。这个美国老外理查德用了半辈子在研究汉字,花了20年的时间,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并放到网上,“我觉得我能改变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点点。”一个年近七十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呢?
这节课的重要嘉宾之一是来自巴基斯坦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她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本土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会说汉语的人都是她的学生,因此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丝绸之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丝绸新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活力。
96岁的爷爷翻译家许老先生,讲述中国诗词的三美: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他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喜欢的事,喜欢自己做的事。讲述自己的“执着”,并且将一生都奉献给翻译事业的故事,带领每一位同学感悟诗词与外语结合之美。为了把一个国家的美让更多的国家知道,为了让老外也能欣赏和感受到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许渊冲先生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我们年轻一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弘扬和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我在思考,汉字、汉语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方式,但不是文化本身,那么,我们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核心精神,比如阴阳思维、八卦思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中庸之道等精神,要怎样让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世界各地的人理解并接受?先驱们已经在为我们打基础,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汉字、学说汉语,接下来,传播文化思想的舞台就是我们育心人的了。
古典文学是人类心目中的“中华骄傲”。“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苏轼就是很好的代表。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传递着文化的共鸣。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武术振奋着自强的民族精神,文学承载着理想与情感,围棋蕴藏着智慧的密码。它们都是我们的中华骄傲,更令我们骄傲的是,它们在岁月流转中,在“走出去”和别的文化进行的交流中,焕发出了持久的光芒。
《战狼2》中主角冷锋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要说的是:有小孩的家人们一定要学习,不学习轻松三年后悔一辈子。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得开始注意培养。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金钱,而是书本,特别是国学经典书籍。从小让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能提升孩子的境界,放大孩子的格局,提升孩子的智慧,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童蒙时期就做到亲近圣贤,开启孩子的智慧,将会给孩子和你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