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了一个新东西-基金

作者: 瑞安市无聊网友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3:31 被阅读89次

从小到大,我对理财概念模糊,金融产品也是一窍不通。

2015年,余额宝让我尝到了利息的“甜头”,那个时候我把店里的收入存在余额宝,慢慢地,竟然攒了一笔数额不少的钱。

我开始意识到把钱放在抽屉或者保险箱的可笑之处。

机缘巧合之下,去年我拥有了一笔钱的支配权。春节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操作可以让这笔钱获得高于余额宝和普通银行理财的收益。

于是,基金,一个对于我来说全新的东西,进入到了我的世界。

上周,我投入了较多时间去了解了基金。

这期间主要看了两本书:《定投基金小白手把手(简七理财014)》和《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

整理了下笔记,在这里把一些我觉得重要的东西写出来。

基金的概念

1868年,当时的英国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工商业发展迅速,殖民地和贸易遍及全世界各地,社会和个人财富迅速增长。由于国内资金积累过多,投资成本日益增高。于是,许多商人便将个人资金转移到国外进行投资,以谋求资本的最大增值。但是由于缺乏对国外环境的了解,加上地域限制和语言不通,无力进行管理。在经历了投资失败/被欺诈等惨痛教训之后,人们便萌发了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委托专人经营和管理的想法。这种想法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随后全世界的第一支基金在英国成立了,该基金专门投资海外的殖民地市场。

经过150年的发展,现在的基金种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按照组织结构分可以分为签约基金和公司基金,按照投资对象分可以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等,按照规模是否固定还可以分为封闭基金和开放基金。

但是基金设立的目的和目标用户一直没有变:

目标用户:有一定资金和投资欲望但是对某一种金融投资方式没有概念或者能力的投资者。

目的:集合目标用户的资金,通过雇佣专业的基金公司,由专业的基金经理对这笔资金进行经营和管理,来达到双赢的结果:投资者和基金公司都赚钱。

所以很多人都坚信不疑地认为投资股票基金是初级投资者(小白)进入证券市场的第一步,他们普遍不建议小白直接进入股市,因为风险太大了。同时,在他们眼中投资股票基金也是小白了解股市规律的重要第一站。

对于我来说,推动我学习股票基金的是我对互联网的好感。

早在2014年我就很想买BAT的股票了,但是就像1868年那些缺乏对国外环境的了解,加上地域限制和语言不通,无力进行管理的英国人们一样,再加上也没有闲钱,这个念头就一直处于长期搁置状态了。

所以在我了解了基金的概念之后,我便兴奋地发现,可以通过投资那些专门投资BAT的海外基金(QDII)来间接的成为BAT们的股东!

题外话:在国外,有很多大的家族为了保证家族的长盛不衰,设立了家族基金,集中一部分家族资金,聘用最专业的人员来管理这批资金。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本世袭制,不能让资本的使用权掌控在最有利于资本升值的人手中。而现在,来自西方的基金,貌似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股票基金

结合基金的概念,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股票基金了。基金经理拿着投资者们的资金进入了证券市场。

与普通人的少量资金只能买一两只股票不同,基金经理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大量的资金可以买入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题材/不同体量的股票。

这样做法的好处是能分散风险,把鸡蛋分到不同的篮子,也可以较好地享受某一国家/某一题材/某一体量市场的增长红利。

所以股票基金又有很多分类:

国家:中国和海外( QDII)

不同市场:比如中国的沪市和深市

不同题材:比如消费题材/互联网题材/石油题材等

不同体量:比如大盘股票/中小盘股票

当然,这类基金的收益率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此外,股市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做指数, 以上海证券市场为例,我们最熟悉的“大盘”就是指数,它能科学地反应整个股票市场的行情,如股票的整体涨跌或股票价格走势等。如果大盘指数逐渐上涨,即可判断多数的股票都在上涨,相反,如果指数逐渐下降,即大多数股票都在下跌。

在我理解,指数就是平均数,代表整个市场的整体水平。

对应的,在基金里面就有专门追踪指数的基金,基金经理通过买入和指数相关权重比例的股票来追踪指数。

这类基金以完美再现指数走势为目标,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只要指数整体上涨,即市场整体看好,那么指数基金也就是整体上涨的。

指数资金又称被动式基金,基金经理不需要进行频繁地交易,所以管理成本和费用都较其他需要经常交易的股票基金便宜。

指数基金的优点:

  • 分散风险。追踪大型指数,比如中国的沪深300指数,需要买入各行各业的股票。这样的话风险也大大被降低了。
  • 长期收益。只要市场长期看好,经济长期发展,那么买入一定量的指数基金的收益还是可观的。去年我国gdp增长速为6.9%,上证指数的从2017年年初的3135.42涨到了3348.33,增速大约为6.79%,和gdp增速持平。这个数字已经比银行理财高了。
  • 需要长期的耐心。指数基金不会像其他股票基金那样暴涨暴跌,短期的风险和收益可能会比他们低,但是长期来看,收益貌似很可观。我看的两本书的作者都在鼓励大家进行指数基金的投资。

我学到的投资理念

1. 确定目标

这里的目标包括要投资的对象和投资收益率目标。

投资的对象

了解了基金的概念和股票基金的概念之后,我确立了两个投资对象。

一个是投资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股票基金,一个是追踪中国股市指数的指数基金。

前不久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很多人都在喊倒车请注意,但是在我看来,这有可能是中国经济再次大发展的开端。

单从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来看,顶住这么大压力,逆天改命是为了什么?除开其他政治斗争等猜测原因,我傻傻地认为是他的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历史是有记忆力的,没有人会想贻臭万年,大家都想流芳百世,那么既然已经做出第一步,接下来势必会有大动作。

时隔150年之后,中国的gdp首次超越了整个欧元区,21世纪很可能是一个中国的世纪。

虽然中国的经济和其他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我依然对这个经济体持乐观态度。

所以我准备长期定投中国的股市指数。

另外中国在21世纪取得较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联网革命了,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是中国崛起的排头兵,所以投资他们应该也没有错。

收益率目标

我的心态比较平和,我的年收益率目标只需要达到年化6%就行了。

当然总收益率要结合投资时间来看。假设投资时间为n年,我要做到的总收益率为:

1.06的n次方-1

达到目标之后,我就要考虑先落袋为安,止盈。

因为我进行投资的这部分钱很小,所以我不准备设立止损点。

2.确定要选择基金

两本书里面讲了很多选择优秀基金的经验,我也问了一些学金融的同学。以下是我的一点愚见。

  • 利用好晨星网的基金评价和风格箱

  • 选择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

  • 选择有稳定老练基金经理的基金

  • 对比基金走势和基准(对应行业指数),主要看波动、收益率。

  • 看基金买入的股票是否也是你看好的。

当然我也是菜鸟,以上仅为个人意见,还有待我的实践考验。结合我的认识,我选择了两只基金,一只跟踪沪深300指数,一只投资海外中国互联网企业。

3.确定投资方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市场是有波动的,炒股的人应该知道做波段,在低价买入,再到高价卖出。

这样的理论大家都知道,但是就是不能做好,原因就在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人的判断力。

做波段需要技术和心态,老司机才可以驾驭。

波段操作是邪恶的观念,想都不要去想。

除了波段操作,还有两种投资方式。

一个是一次性投资,如果市场长期看好,那么投入越早,最终的收益也越大。

看起来很美好,但是股市是长期波动的,我们可能会在一个相对高点一次性投入,那么最终就比较不利了。

所以,定投这种稳健的投资方式出现了。把原本要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分成几个小分,在不同的时间进入市场。这样,也许不会拿到一个最好的结果,但是也不会是一个最差的结果,是一个比较稳健和适合小白的投资方式。

分散入市,也是平摊风险的一种方式。

了解到很多上班族和学生党用定投基金的方式存钱。于是我就选了定投,在支付宝设定好定投的频率和金额。

我的疑惑

在我所阅读的两本书里面,作者都认为用定投的方式长期投资指数基金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实践起来呢?

我想会不会存在幸存者偏差?

所以,我决定以身试法,看看这笔钱会被我弄成啥样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到了一个新东西-基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te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