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作已经两个月过去了,马上这里仓库的负责人要走了,剩下就是我接班了。
目前我情绪稳定。
看到仓库,一定会想到,这是一个和物品打交道的公司。
嗯,卖布鞋的。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式的小公司,做批发的。
员工不到十人。都是亲戚。
嗯,老板是我舅。
我也忘记,当时为什么要来了。
辞职后,暂时也不清楚做什么,我就来了。
也的确这里需要人
对我想起来了,我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这里的情况,以前暑假来的时候,就有一些了解。
帐都是记在一本本的记事本里,还有地址啥的。
有电脑上用的软件,管家婆吧,最大的用处就是打单子。
因为里面的库存都是乱的,需要纸质单子的时候才录进去。
电脑装的XP,N年前的机器了,什么都没装,就运行一个进销存软件都卡。
结论是,你看吧,电脑上的东西就不是安全。
这东西也就营业员一个人熟,其它人都不会用多少。
那些地方应该设置,应该对出库销售所有信息怎么管理,当然都轮不到她。
对她使用这个东西的要求,就是打单子。
因为钱啊帐啊,都记在本子上呢。
办公室在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有两个房间住人,
一个房间做鞋的展示厅,
然后每天,做好几个人的饭。
仓库有一个传真机,每天办公室手写好的单子,传真过来。
按单子拿完货后,再报给办公室。
我记得,来之前。是用电话,一个个报货号和数量的。
现在该用微信,拍了发过去了。
其实也挺难认的。后来我用扫描全能王,扫描后发过去。
因为没有库存的准数,要反复确认
一天沟通信息,电话要打个几十个吧。
是的,我觉得很原始,为什么不用数字化的方式呢。
这也许是我来的动力吧。
拿几天货,皱眉头。
仓库被塞得严严实实,还天天到货。
货物放得特别凌乱,各种不同的鞋堆在一起,有鞋盒也有鞋箱子。
也许他们认得出吧,我反看得正头大。
怎么办呢?分区做标记啊。
我用软件把仓库的鞋给录了一遍。
鉴于摆的这么凌乱,当然只是大概的。
我还艰难得,录了几天的出库数据。
为啥艰难?鞋子是个特复杂的东西,模样差不多,花纹不一样就是一个不同的款。
我们以为鞋子的设计几年也不会变很多,但对比一下你也能看出旧款。看厌了,总想换个新的。
你拿几年前的网页看看,或者app看看,丑的不想用。
鞋子……
嗯我觉得能穿就行了。
人们的体型大小不一样,千差万别。
为了批量化生产,就有了一些工业标准。把人们的脚大概划分成几个固定的码。
所以一个鞋的货号,至少有颜色和码的不同。
假设有两种颜色,34到40这七个码。那就一个鞋,就有14个型号。
可怕
这么复杂的东西,库存一定是很难控制的。
但我发现,身边许多亲戚做生意,都是从鞋子和服装下手。
也不知道是为啥。估计这个好入门吧。
通过两个星期的数据看,日常出库的货号数,差不多就在200左右。
而库存的货号有多少?统计不出来,至少得有一千。
这动销比不到20%啊……只卖五分之一的货
你可想,还能赚钱。这我还能说啥。。
对,许多问题就是这样。
目前的一切都是最合适的状态,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一样。
不论什么方式工作,目前的状态就是大家相互妥协,达成的最好的结果。
只要把钱的帐记清楚不就行,物的帐要那么仔细干嘛。
这让我觉得,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没必要的,多此一举。
我开始还想,任何一双出入库的鞋,精确到货号鞋码颜色,出库的原因。。
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
我连鞋都没看清楚,就会让我去做别的事情了。
这里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会计要做饭
客服要发快递洗碗
……
好像就司机挺闲的,啊不,挺专一的。
这么几个人,做这么多事情,怎么有点被资本家剥削的赶脚。
这就是家庭企业。
权责的模糊不清,某件事你们好像都有责任,但好像又没权管。
这种复杂,你可以从你妈妈是怎么关心你的,体会一下。
但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是么?
为了把手头上的事情做下去,我还是沉迷于数据化。
我希望信息流通能更通畅,更有条理。
用云表格协调办公,用秦丝记录进销存数据。
面对整个仓库的鞋,还有这成型的复杂系统,让我去登天吧。。
我先开始自己一个人弄,后来我希望舅舅能重视起数据这个问题。
我把方法列举给他,他说操作方面的事情,还是要看你们年轻人。我们是不可能去弄这些东西了。
我当然不是想让他来操作……可……这……
我跟客服说了一下我的办法,其实她也忙的没办法,去记这么清楚。
而且以前的客户数据,积累很多了,转移不了。
说了半天,我得举例一下数据,不然跟忽悠似的。
你知道仓库有哪些货物?货物数量,货物种类有哪些?位置都在哪里?
各个货物的销售情况如何?剩余库存是多少?哪一段时间哪个货物的销售情况好?
哪些货物没有销售?哪些货物剩得多剩得少?哪种货物被某一个客户拿得多?
每天卖出了哪些鞋?那个鞋卖得最多?哪个鞋的颜色卖得好?
每个客户的拿货频次是多少?客户的地理分布情况是什么样?客户几月份哪?
……
其实量不多,凭印象和经验,上面那些问题,都不叫事。
但时间一长,数据一多久不清楚了。
至于,有没有那么重要……
反正,我是受不了,对自己的货物不清楚。
生意好,以上都不是问题。一旦慢下来,全是问题。
这也是这里,目前的状况。
据说刚来的时候,这鞋城就我们一家卖老北京的店。
现在遍地开花了。
因此舅舅也很想开拓网络的渠道。
在电商深入生活的现在,我真不觉得线上线下差别多大。
但对于他们,可能是一块全新的领域。
电商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工具,效率更高的工具。
我能够方便的看到有哪些货物,有什么价格,有没有货,而不用和客服一个个确认。
我们只是把商品中的信息提取出来,放在网上,让他流通和连接起来。
有一天晚上,舅舅决心爆发。
拉着我通宵,用最简单的方式,拍图写标题,在微店上了二十几个款鞋。
然后拿着亲朋好友,卖了一波。
舅舅特别想弄分销,这种方式传播。
拉了一群中年人在群里,然后他们连微店怎么操作都头大。
舅舅说要吸引年轻人来做这个,微信上多拉些人。
嗯,我算年轻人吗?我都不知道年轻人是啥人了。
以前互联网公司里,年轻人连微信是啥都不知道,各种ACG,亚文化……
到这里年轻人都做起微商了。。
靠社交关系传播,年轻人的人脉积累远不如这些中年人。
另外鞋这东西,利润又不高,又没啥传播的噱头。难做起来。
我的交际圈,线上线下想加不超过10个人。也吸引不来人。
显然舅舅还是更在意渠道,对数据并不太关注。
我理想中的网店形式,应该是个人生活方式类型的。
社交的传播当然重要,但应该是以KOL,去聚集相关的人售卖。
总之,精神层面的消费占比越来越高。
每次我看到货物,从厂家发来,然后发给零售商,又退回来,又发出去……
为什么就不能生产出来,就直接到目标用户呢?
将生产、销售、二手、回收、全部平台化。
我应该更关注,实际如何做事。
而不是这些概念不是么?
在离开某网赚公司后,我也看到了不少这种行业的报道。
这就是吸引流量的方式,就是生存的方式。
说说生活吧。
现在更像小农经济一样,日复一日的耕作。
我各种信息混乱啊。以前有时间看剧,关注行业信息
现在都没什么时间了。也不是很忙,只是时间被平均分割了。
在学生时代,可能看不出来一些东西。
以为生活,是各种诗与远方,冒险与旅行,恋爱与钻研。
但进入社会,会发现无奈和妥协。
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有一刻仿佛要与世界为敌了。
去想一想动物世界的生存吧
动物的生存,要么获取食物,要么成为食物。活着,就是食物链的运作过程。这是一套生态循环。
人类的社会化生存,使得这个觅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虽不像动物那样,离生命结束那么近,但也多有无奈。 我们也无可选择的,成为社会运行的某一部分,从中获取资源。
看看周围长辈,学生以后的经历。都做了哪些工作?是上班,还是做生意?还是做科研?
大部分,并不如我们电视剧小说中所见,旅行、事业有所想有所求。
我们某种程度,都为生存而挣扎着。
活着,在有了配偶和孩子以后,更应努力供养。
要说舅舅这样的,也算事业有成吧。
每天上班,做办公室看电脑,下班,这样的生活不无聊吗?
当然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能够给所有事情赋予意义了。
还是如我以前工作经历的总结一样
也许若干年后
我不再幼稚
知道所有工作的不得已
他们存在的合理性
我希望我还能说
即使如此,他们就不是我想要的。
请留有念想,与世界为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