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日,上班已一月有余,加之楼下顾老师获得了“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对我颇有震撼。思绪万千。
顾老师文中提到了一位《博物》编辑,于是我关注了他的微博账号Ent_evo,看了看他写的文章,的确是文学欣赏性很强的科普作品,实在是佩服他的妙笔生花。据介绍该编辑曾经是山东省理科高考状元、北大毕业生、古生物学博士。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他灵动的文字,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只因为在工作中,我也常常写一些口腔医学相关的科普文字,不喜枯燥,力求活泼有趣。一位有如此深厚专业背景的人,再加上文字的功力,他的人生岂不是开挂了吗?
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一直会学语文,英语,数学,因为这三门课程是一种工具。语文和英语都是表达沟通工具,数学是运算工具,服务于解释一切现象的物理学。从一名学生,到具有五年工作经验的我,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深刻感觉到,人这一辈子不用贪心,但是必须要做好一件事,人人都要拥有一件拿手的事情,他或许将成为你的立身之本。好吧,思索自己的二十来年,写下文字,或许是我较为擅长的事情。但是细思极恐,文字只是一种工具,你要写什么,能写出什么才是真正考验人的地方,你的人生阅历,所掌握的知识,才真正代表了你的水平。
2018年已经来了,但是总觉得过完年,才是一个新的开始。辞旧迎新之际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孩子。谁的青春不兵荒马乱,谁初为人母不手忙脚乱。好在,一切都要踏上正轨,冷静思考要站回高地。
顾老师的文章中提到的那位编辑在颁奖现场看书,不管去哪里都会看书。一个人,当他开始学习的时候,懂得越多,越发觉得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站在每天的鸡毛蒜皮中,看着那些开挂的人都在努力学习,深感惶恐。因为这位编辑所在的杂志社《博物》,是我从高中时代就喜欢的一本书,书里包罗万象,自然,社会,风俗,许许多多有趣的内容,在轻松的文字里呈现,令人大开眼界。在传统媒体式微的环境下,《博物》一贯的轻松幽默,开始在新媒体时代圈粉,和故宫淘宝一样受到追捧。虽然已不再是少尿,仍然挡不住我对他的喜爱。
这种喜爱,对于我的工作,是一种自我鞭策,什么是好的文字,什么是受人喜欢的文字,我有了对齐的标杆。虽然最近时常被邻座的同事调侃,你休完产假回来,工作处在低潮期。没错,他说得一针见血。月有盈亏,谁的人生是一路高歌猛进呢。工作的低潮期,我需要抓住一根稻草,让阅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沉淀时光,从谷底爬坡向上。
《博物》的发刊词写得颇有意思——许多名人的传记是从少年时代家中的后院开始的:鲁迅的百草园、杨振宁的清华园、卢梭的胡桃树、法布尔屋后的树林……的确,对自然,对生活,只有了解,才能热爱,越了解,越热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悲天悯人,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一个善良的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也希望能够这样引导宝宝成长。
虽然宝宝才六个多月,但是我从了解幼儿园入学,幼升小,小升初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感觉到了无形的竞争。海淀区、西城区,有太多的高知家庭,培养出综合素质很高的孩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如此洪流中,不进则退。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会什么?想来想去,无非是希望孩子可以站在自己肩头,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父母的眼光、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我并不想给瑄瑄成长的过程中施加过多压力,希望她是一个有情趣,爱生活,爱自然的孩子。阅读吧,我与瑄瑄共同阅读吧,这似乎是我可以交给她的,成长的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