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993天,2022.11.02
周一晚《尊重与希望》读书会开启了新的章节~“创造改变的动能~赞美的充分运用”。关于“赞美”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生活、工作、咨询中运用“赞美”的“成功经验”,以及对“赞美”的效用的思考,很是受益。我总结了一下,影响赞美效果的要素有:关系、情绪、时机、方式、对象的年龄、性格、具体的场景、真诚的态度、依据客观事实、非言语等。
比如关系,如果双方关系不是很到位,那么即使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方不仅不接受,反而会挑错;
比如情绪,当对方深陷情绪中,这时的赞美也不被对方听见,或者认为是轻视自己当下的感受,不理解自己、不懂此刻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时机,当孩子正在认真做某一件事,即使我们看到后,很想要去赞美他,也要等一等,而不是打断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
比如赞美对象的年龄、性格:对于小小孩,要用和小小孩比较搭的语气、表情、音调、肢体语言等,在事实的基础上稍有夸大也无妨,小小孩一般听到家长的直接赞美都会很开心;对于青春期孩子,就要注意赞美的方式、把握时机、站在他们的视角考虑他们可能在意的、看重的、希望的被肯定的赞美的点,而非是我们自己认为值得赞美的点。
比如真诚的态度: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欣赏,真诚在关系中是最为双方看重的品质。所以,赞美禁忌为了赞美而赞美、敷衍、带着的功利之心、夸大事实、不符合文化等。
赞美的作用是创造改变的动能。是以对对方有助益为主。
赞美不是站在我们的视角、以我们认为值得赞美的点而赞美,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看重的、在乎的点赞美,小到他的努力、心意、计划、想法、过程,大到品性、决定、认知的改变等。通过赞美,强化当事人优势所在,并持续之。
当赞美对方而不被接受时,也不要有挫败感、或失望、沮丧,因为此赞美更多的是从我们的角度、感受、认为出发,所以,即使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欣赏对方的所做所言,那我们尽情表达,但不要期待对方一定接受、有所回报或符合预期结果。赞美是你的事,或者说是你的态度,你只需负责表达心意,至于对方的回应是否符合我们赞美的期待,那是对方的事,不能作为是否要赞美的参照标准。
以下摘自王俊伟老师的分享:
赞美,是深深地接纳和理解之后平静地表达;
赞美,是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的有针对性地表达;
赞美,是我站在你的角度,对你发自内心地欣赏和看见;
赞美,是我和你平起平坐之后坦诚相见的真诚交流;
赞美,是我对你量体裁衣式的理解后两个人心灵的碰撞;
赞美,是尊重,是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