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龙团 知乎

小龙团 知乎

作者: 颖的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4-05 22:49 被阅读0次

小龙团茶长这样!《清平乐》宋仁宗的最爱

爱茶的生活

茶文化研究者

“小龙团”是北宋时期的贡茶,宋仁宗年间,由大胡子的蔡襄发明。

大型古装电视剧《清平乐》最近好火。火到严重烧脑、考验古文功底的朝堂戏,粉丝都连连喊真香。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更是迎来粉丝各种追捧。剧中的宋仁宗,日日离不了的茶,尤其喜爱一种名为“小龙团”的贡茶。

跟着茶传媒茶小仙(搜公号:茶传媒)先看剧中一组大型喝茶现场。

官家案头,日日离不开茶

官家喝完,娘娘喝

娘娘喝完,苗娘子喝

苗娘子喝完,徽柔喝

道具组终于换了黑色的建盏!

“小龙团”是北宋时期的贡茶,和“小龙团”并列的,是“小凤团”。你猜对了,还有另一个组合,叫“大龙团”和“大凤团”。

龙凤团茶,也叫龙团凤饼,是北宋时期北苑贡茶的统称。北苑,位于今天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

宋太宗初年,龙凤团茶就出现了。咸平间(998--1003)年,丁谓任职福建,督造“龙凤团茶”。这个人比较会巴结领导,他造“大龙团”,提早十天就逼着茶农采茶芽,茶一造好就快马送入京城,以求皇帝当年三月就喝到新茶。宋太宗品尝之后连赞好茶,“龙凤团茶”于是名震天下。

小龙团,是左边的图案

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的蔡襄画像

“小龙团”,是宋仁宗年间,由大胡子的蔡襄发明。蔡襄多次在福建当官。庆历七年,担任福建转运使,北苑贡茶的事情开始归他管了。那一年(公元1047年),宋仁宗赵祯快40岁了,还没有儿子(之前生的夭折了,心疼一下最兴来)。他好愁啊,大臣们天天逼着他过继宗室子弟。看《清平乐》剧情,其实皇帝也曾把宗室孩子接进宫,曹皇后养了好几年,教得知书达礼挺懂事的。

清平乐中的蔡襄长这样(左一)

仁宗调侃蔡襄,晚上睡觉胡子放哪里

作为仁宗的嫡系,蔡襄想让皇帝开心一些,于是他改革了“大龙团”的做法,研发出了更加精致、精细的“小龙团”茶。仁宗看到“小龙团”茶,果然十分开心,还用自己最擅长的飞白书,御笔题写了两个字“君谟”,送给蔡襄。

此事,还被同朝官员富弼笑话,“此仆妾爱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谟亦复为此!”意思是,仆人小妾巴结家主的事情,没想到你蔡襄也能做出来。哈!

“大龙团”和“小龙团”的主要差别,在于茶饼的尺寸。“大龙团”,每斤8饼,“小龙团”,每斤10饼。后来,还有一种更小的茶饼,叫“密云龙”,每斤20饼。

宋仁宗爱的这个“小龙团”,制作起来非常麻烦,每年的产量又是极低。贡茶院成千上百人拼命工作,每年皇帝享用的也只有区区几十斤。

中国茶叶博物馆对龙凤团茶的介绍

宋代贡茶的生产,主要有六道工序:采茶、拣茶、蒸茶、研茶、造茶、焙茶。每一道工序,都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

采茶,必须是 “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的初春“薄寒气候“,而且必须是日出前的清晨。

蒸茶的火候也很重要,既不能蒸不熟,也不能蒸太熟(宋代茶农好难),不熟和太熟都会影响点茶时茶汤的颜色。

研茶之前,宋茶独有的一项工作是榨茶。要把蒸好的茶叶,用布包好,然后裹上竹皮,反复压榨把茶叶中的汁液挤出来。榨好的茶,再研磨成粉末状或者糊状。

研茶需要水,“小龙团”这样级别的贡茶,加水研磨的工序要反复走“十六水”以上。

造茶,就是把研好的茶,拍入固定的棬模造成茶饼。不同的棬模,样式尺寸和花纹有所不同。“大龙团”和“小龙团”,虽然都是飞龙,但是尺寸和细节是不一样的。

最后的工序,是焙茶。不是一次就能焙好的,为了追求最佳的成色和口感,贡茶焙火的次数,有十火甚至十五火。

宋代文人的郊外茶会,带的东西极其多

制作龙团贡茶,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巨大,最后的产出却不多。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这样记录:“仁宗初岁,造小龙小凤各三十斤,大龙大凤各三百斤。小龙小凤,初因蔡君谟为建漕,造十斤献之。”

看见了吧?皇宫里想要多少金子都可以有,想要更多的“小龙团”?对不起,等明年喽。

从电视剧《清平乐》可以看出,宋仁宗天生就是个做官家的料,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对下属知人善用,宽厚以待。即便是最最最珍贵的龙团茶,仁宗也不愿自己独享,也会拿出一些来赏赐给大臣们。

《清平乐》中,戍边西夏的夏竦立功回京,仁宗把自己心爱的龙团茶赐给他:“你最是好一口好茶,今年春,北苑进的龙团凤团,便特留了两团予你。”

这时候,蔡襄还没去福建当官,仁宗赐的是“大龙团”。

后来有了小龙团,因为实在珍贵,有时会给四位大臣赏赐一饼茶。四个人啊,每人四分之一。物以稀为贵,接到赏赐的大臣一个个若获至宝,倍感官家恩宠(就差把茶装裱起来挂墙上了)。

模拟剧情:众爱卿,这饼小龙团你们分一分啊

韩琦:啊啊。。。感谢官家厚爱

晏殊(没分到茶):官家是不是还恨我啊?

天下文人代表欧阳修,为官家效劳20年后,终于被赏赐一饼“小龙团”,诚惶诚恐之下,在《龙茶录后序》一文中记录了自己难忘的心情。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者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余自以谏官,供奉仗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而丹成龙凤,舐鼎莫及。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已。”

模拟剧情:藏了好几年,修没舍得喝一口啊

生性豪放耿直的欧阳修,格外珍爱这饼“小龙团”,藏在家中,舍不得品饮,只是偶尔小心翼翼拿出来捧玩而已.

只可惜了。

宋元后进入明代,朱元璋是个粗人,嫌这个团茶太精细太麻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颁发了“废团兴散”的诏令,于是龙团凤饼退出历史,百花齐放的散茶时代开始了。

本文参考书籍: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代茶器与茶事》故宫出版社

《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

《茶文化与茶健康》旅游教育出版社

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清平乐》官方微博

发布于 2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小龙团 知乎

    小龙团茶长这样!《清平乐》宋仁宗的最爱 爱茶的生活 茶文化研究者 “小龙团”是北宋时期的贡茶,宋仁宗年间,由大胡子...

  • 知乎和美团

    知乎是个回答社区,美团是个团购平台,二者有什么相似的呢? 相似之处就是,运营方式不要脸,广告推送无下限。 知乎这么...

  • 小龙团

    苏轼、欧阳修求而不得的“龙团凤饼”,究竟是什么茶? 懂茶帝 2年前 龙团凤饼,是中国古代制茶史上的第一个顶峰之作。...

  • 知乎?知乎!

    跌入坑里的人, 都是想闯出一番名堂的人, 是冲劲也好, 抑或是错误的折腾, 都是欲望的天性, 无论怎样, 皆是剑走...

  • 知乎,知乎?

    知乎当然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否则我也不会选择去那里写东西了。可是我发现很多朋友希望能在那里找到人生的答案,得到生活的...

  • 团贷网这个近150亿的台子爆雷了

    团贷网,这个不大也不小的平台。 顺道在知乎上搜了一下,这个是17年一个知乎用户写的: 团贷网是业内著名的大忽悠,做...

  • 习茶笔记——小龙团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 苏轼诗中说的这个小团月就是当时流行的茶中极品——小龙团。 小龙团是一种团...

  • 知乎知乎...知否知否...

    孵化..煅造..中医范儿青年..

  • 画•万物~龙和花

    作者/盖是那么美 闲来无事,嘴馋了,画个小龙(虾)解解馋。画的没走心,有点糙,凑乎看吧 顺手画了花团锦...

  • 知乎变了?知乎没变

    文|邻章 外部投资涌入、用户规模不断提升、内部商业化探索加速,正让知乎成为了一个靶子。业界有关其用户质量、平台氛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龙团 知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vl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