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诗云

这学期学生4月20日返校后,除了学校规定的活动外,我基本上没有再搞什么额外的活动。
什么原因呢?
一是没时间。学生的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每一节课上课的老师都安排有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还剩下周一班会课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但是周一下午班会课学校一般也都有安排。即使没有安排,一周以来班里的问题也需要做一个总结或交待,下午学校消杀的时间和净校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哪里还有额外的时间呢?
周二下午第三节自习课时间,学校经常性开会,学生只能上自习。加上作业比较多,与搞活动相比,学生宁愿多出一节课时间写作业,这样晚上回家就可以早点睡觉。
第二个原因就是,不是所有的同学、任课教师和家长都支持搞活动。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诗和远方,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中考谁去考素质,考情怀,考你的爱好与行为习惯?所以,老师不敢放开教材,家长不敢让孩子偏离学校的培养路线,学生不敢不做作业。
道路千万条,分数第一条。因为活动耽误的时间,早晚都是要补上的。
第三,校外活动难搞,原因是安全重于泰山,出行受限。
我还记得我2014年第一次带学生去阳光村,专门找主管校长请示,他很婉转地告诉我最好不要去,如果真想去,一定注意安全,特别让我和家长强调,这次公益活动是我的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
第二天早上我们出发前在校门口合影。团委领导就在门口,我邀请他和我们一起,他拒绝了。因为一旦有领导参与,就成了学校行为,安全是要承担责任的。

就这样我在家长的支持下上路了,30分钟的路程,学生平安到达,平安返回。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阳光村我先后去了五次,第五次我终于得到了学生处主任牛卫周的支持。牛主任不仅亲自开车支援我们班,还捐了一袋大米。



再后来我和我的学生在学校党委书记赵振亚的支持下,去自来水厂参观,见识了水的净化。因为赵书记顶住了很大的压力,我们班才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是服务于生活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九班的同学虽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但是初中三年,他们的体验与感受是不同的。
第四,活动难搞在于搞活动时我本人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一直在你身边,而且平行班较多,如果太特立独行,会让平行班的同行心理很不舒服,自己很容易被同伴孤立。
我在以前的单位搞活动时,与我搭班的班主任就直接很生气的说:杨诗云,你怎么就不消停?你这样做,让我们班同学怎么看我?
而她的心理感受是我以前不曾关注到的,这让我很懊悔。所以,知道了这一点,我宁愿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跟着学校的节奏,随大流吧。
我们团队在做家长读书会活动时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真能出风头!她都是为了课题才折腾我们这些人的。领导面前的红人。天天巴结领导。诸如此类的话,不时地传到我的耳朵里,但是因为有了领导的支持和团队的坚持。我们挺过来了,并实现了顺利交接!
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所有的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但是最终收获的却还是我自己。
我记得最初带学生走近阳光村时,只想给学生不同的体验,让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但是,后来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和文明班级评比时,因为其他班级老师没有这类活动,领导直接把表格给了我。
我的感受是,当你一心为学生付出时,不仅在成就学生,也是在成就自己。因为爱人者,爱必返。
人到中年,发现功名利禄如云烟,胡校长那句“做点为自己生命加分的事情”成了我的最爱!不惧流言,不畏蜚语,努力搞点活动,做点为学生生命添彩,也为自己生命加分的事情,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