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人:陈瑶 重庆不二心理咨询服务部 电话17749939488
摘要:从压力,目标的概念理解出发,从过程的关注认知建设起,认识压力情景,掌握抗压的系列认知和情绪调节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罗列。
关键词:情绪 压力
一、概念理解
什么是目标
目标就是确定你想要的是什么,有哪些。
什么是压力
压力就是目标没有如预期实现或者担心不能实现而产生不舒服的情绪反应。
二、认识压力情景
案例一:高二,女孩子,火箭班,前10名,一大早风风火火的赶来求助,如何缓解内心强烈的嫉妒。她是本城长大的,同桌是乡下来的。一开始同桌成绩远远不及她。同桌很努力,每天埋头刻苦。她本来是属于学习轻松闲适型。感受到同桌成天拼命努力的学习态度,她也收心了不少,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也相继投入增多起来。但她发现,同桌赶超的速度在加强,她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最近一次月考,同桌的某门学科分超过了她。她非常震惊,对自己非常失望,对同桌非常嫉妒愤怒,简直抓狂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致课堂,课间,会控制不住的大喊大叫;回到家,会歇斯底里、 痛哭流涕的寻死觅活。有一次,因为成绩被赶超,气得要跳楼,幸亏被父母拉扯住。
案例二,建筑系大学毕业,男孩子,入职近4年。他说自己是学技术的,也在美其名曰的技术岗位。但是现实工作主要是每天都要接60几个电话,跟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认落实等。自己就像一个信息枢纽转换中心。刚入职,自己都差点得了接电话恐惧症。感觉自己这份工作,任何人来上手一段时间,都可以学得会,做得好。并没有很大技术含量。如此日复一日的工作到老,自己能有什么技术沉淀呢?况且行业的不景气,时代的变化背景,这份工作能干到养老吗?面对职业竞争,没有技术优势的自己,又该怎么办?现状工作事务又很繁琐与忙碌,自己几乎天天加班,没有空闲精力等来给自己充电报备,换行转职的希望是如此渺茫,不切实际。越想干好工作,越会拖延,越想逃避,越不知如何抉择应对。
案例三,国企员工,女士,曾做项目负责人,副总。对工作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因为对团队要求颇为严厉,作风强硬,绩效虽优异,但得罪了团队里一两个同事。同事上告到上级,上级成立调查组。虽然调查后没有原则过错,但是造成名誉,形象受损,给大家,上级印象都折损了不少。很难面对的是自己主动找了那两个同事开诚布公的沟通,同事当面没啥,实际工作配合上依然掉链子,并让她背锅,接受上级差评,被认定管理督导不力。她感觉自己的工作能力是跳进黄河洗不清,背锅委屈,申诉又无望。大家观望,猜疑着她的能力时,她做的种种改善现状的努力例如竞聘换岗,请假回避,都徒劳无益。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承受极限了,开心不起来,止不住的哭泣,甚至有以死来证明清白的想法。
在压力情景中的种种负性反应,我们成为“草莓族”、“玻璃人”、“温室花”现象。我们会产生自闭,攻击,退行等病理现象。
三、怎样抗压
抗压=抗挫折=逆商
我们在学业职业,朋友圈,亲属关系,爱情,身体健康方面,很容易遭遇压力情况,怎样在这些方面增强抵抗力呢?
(一)目标、结果、过程的认知理解
当我们偷梁换柱的把目标变成结果来衡量现状的时候,压力就会集聚头顶上空。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结果的评估分析上,而不是当下,过程的关注上,压力就是如影随形。哈佛教授有项研究显示摧毁梦想的很重要的一个认知就是把目标的实现当成唯一的重要性,把结果当成必须的重要进程,而把过程进行得很苦大仇深,痛苦万分。还有一位专家说,形成了目标以后,要把目标收纳冷藏在角落里,而不是紧盯牢盯它,目标才不会反而变成压力阻碍我们前进。
运动员长年努力训练,以期拿到奖牌,但是得奖牌的是少数,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就是毫无意义的吗?
教师天天讲台上讲课,教导出的学生有出息,大成就的又有几个呢?老师的教书生涯就是失败的吗?
警察破案抓捕坏人,没有成功抓捕,警察就不能领俸禄工资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本无什么始终,仅仅一个过程。
(二)延迟满足的体会
什么是延迟满足?目标的实现带给我们一种满足感。我们极力追逐着这种满足感而无法自拔。当这种满足感迟迟得不到体验时,就会烦躁,失望,抑郁。于是,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延迟这种满足感。
肥胖症日渐增多。大家都哀呼减肥困难,屡战屡败。想吃的瘾一上来,什么减肥计划,全都抛到九霄云外。想吃,吃到嘴里了,会获得一种极致的满足感。为了这种满足感,我们还是吃前诱导自己:吃了再后悔吧。如果我们坚持培养食欲上瘾的延迟满足,长期形成习惯,就会能适应适度饥饿感。体型良好也就有了保障,因为有习惯的肠胃不饱和状态。
俗话说“头脑发热”就是指大脑一旦产生想法,就渴望立即得到被认可,具体能实施,想法一有,就成信念。其实如果能对想法本身,进行延迟满足,给予一定的松弛,冷却,搁置,观察,再上行下施,就会少了很多冲动的后果,也减少了想法本身得不到立即满足产生的很多苦恼。
“头脑发热”和“拖延症”的区别在哪里?
前者是冲动,草率;后者是滞后,怠惰。哪些想法需要延迟满足?哪些想法需要被赶紧行动呢?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身心灵成长的想法系列。例如看书,有利于成长,就可以立即行动;食欲过旺,不利于身体健康,就延迟满足;想立即见到某人,不利于彼此事务安排,就延迟满足;想买件新衣服,家里衣服已经够多了,就延迟满足。
(一)情绪管理
情绪是怎样的?情绪是指一些体验,感受,主要分为舒服、不舒服两大类。根据两类划分,有可以把情绪细分为“喜怒哀乐忧恐悲惧”8类。我们通常把平静、恬淡的情绪归为积极情绪;把过激、持续负面的情绪统称为消极情绪。平静情绪如果作为调节阀的轴值,那么情绪围绕这个轴值的上下波动,就被称为情绪化,需要进行情绪管理,以期回落入平稳的情绪轴值。
为什么要进行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不力的危害严重性有以下:
1、过激、持续的情绪化,伤身体,消耗精力,影响头脑有效思维;
2、情绪化很容易感染他人,影响到他人的情绪,无意识跟从,效仿,引起群体情绪效应;
踢猫效应就是由此而来。上司骂了我一顿,我心里不爽,回家就找老伴干了一架,心里更烦躁了,见到孩子,就一个劲的责备,孩子挨骂了,委屈万分,气愤异常,看见喂养的宠物猫,就恶狠狠的踢上一脚。
3、情绪化容易破坏人际关系,使人难以充满信任和亲密感。
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呢?
1、深呼吸
2、指导语冥想,例如NLP,催眠放松
3、渐进肌肉放松
4、从思想胶着内容中转移出来
5、修通思想纠结
6、ABC合理情绪疗法
7、运动,
8、做感兴趣的快乐事务
9、认识情绪的波动规律,接受,等待情绪的波动规律
10、识别情绪危害严重性
11、系统脱敏:对敏感源,敏感程度进行调节
12、合理归因,升华幽默,利用阿Q精神,酸葡萄甜柠檬效应,自我调节
综上,如何解决自身压力问题,其实就是心态建设的问题。压力其实是压制或抑制人的一种内在的无形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