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闲暇的时候刷刷微博,看到了热搜出现了这个话题
“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我第一反应是楞住了
然后下意识的就说
“我应该不是吧”?
我一边心里抵触着一边手划着微博
看“讨好型人格”特征和表现究竟是什么
微博告诉我,它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1.喜欢主动道歉
2.迎合他人
3.没有原则底线
4.不懂得拒绝
5.害怕麻烦别人
6.默默承受
7.害怕表达想法
8.怕负面评价
看完了这些特征,我脸都黑了,感觉有好多都中了,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我是真的就是讨好型人格吗?
回复起我的生活其实想想早已有迹可循,生活中我虽然喜欢人多的地方,但是大多数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自己的小世界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愿意和别人有太多的接触。我的精力就像气球,饱满时我可以鼓足勇气和别人说话聊天。但是气来的快散的也快,没多久我就没有精力了,那个时候我就害怕和人相处,开始仓促的找个理由就结束了这场聊天。
因为害怕被人讨厌,所以无论见到谁,我都微笑着面对他人,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尽善尽美的我,对他人的要求几乎没有拒绝过,努力的去做到最好,没有做好的时候反而很愧疚,主动的跟他人道歉。反而我自己的要求,如果是真的走投无路了,我宁愿自己去解决而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但是…
这样子活着真的很累
我仅仅是坚持自己的微笑就耗尽了所有的力气,对于别人的要求因为过于苛刻自己,导致频繁无谓的加班,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绞尽脑汁,担心失败,如果失败了别人会不会对我失望,甚至彻夜难眠。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我看过的一个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女主角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着,却从来都没有为她自己而活过。
松子小的时候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她的爸爸和妹妹,为了让家人开心而活着;
工作之后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事情不分善恶,为了维持同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活着;
甚至离家出走后她的剩下的人生也都是为着各种各样的男人而活着。
松子这一辈子都在考虑的别人,唯独没有考虑过自己。
最后的结局是 晚年凄凉无人过问,松子一个人孤独的死在了被垃圾包围的小屋里。
松子的一生可谓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也让人深思,我们自己是否应该为别人而活着?我们大多数人在面临“做什么”、“什么问题”的时候,第一直觉就是别人会怎么想?而不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畏惧失败,才导致了性格软弱而没有主见。
可是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活着呢?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对我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那是你自己的人生,他人不需要对你的人生负责,最终买单的是你自己啊。所以请你为你自己而活着吧,人的一生只有一次,请不要因为畏惧前方的迷雾而错过自己走出的那份精彩。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话来结束这个话题吧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请你做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