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
初读《围城》,已不难看出方鸿渐的优柔寡断、胆小怯弱与卑微。他的人生充满着矛盾与挣扎,爱情、工作、人际关系处处如此。他像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一团虚无缥缈的尘埃,又像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粒晶沙,如此渺小,想挣扎着逃出这片天地却绝望地发现一切只是徒劳。以下仅浅谈前三章。
在回国的渡船上,方鸿渐结识了澳门女子鲍小姐。在船上的几日,方鸿渐陶醉于这段不期而遇的缘分中,自认为找到了真爱。可不知自己像棋子一般,被玩弄于指掌之间,可悲的是,这棋子浑然不知,仍自得其乐。直到鲍小姐将他的感情碾磨得干枯褶皱,萧然离去后,方鸿渐才从这黄粱一梦中清醒过来。于是他像哲学家一样地开导自己,又认为自己看破红尘,以后需更理智地对待感情,实际上,只是对自己这段粗俗的孽缘作出肤浅的认知,对自己愚蠢的欲望感到无用的愤怒罢了。这便是他对爱情的矛盾与反复挣扎。
再者,就是方鸿渐骗文凭的一段。这无用之人,留洋四年回国,在国外浑浑噩噩,懒散度日,无心向学,到头来才知道自己光鲜的外壳里包裹着的是腐臭的酒肉而已,墨水倒是有的,不过都是冒牌的。于是他开始了矛盾与挣扎,又无奈自己的懒惰松懈,又希望外人对自己的洋味产生尊敬而获取虚荣,他联系到售卖假文凭的外国人,施以小计,以极低的价格骗得假博士文凭,并洋洋自得,就像表面镀金的废铁,暂时得以外表的光彩,时日一久,便重新露出丑陋不堪的锈迹罢了。这是他对人际关系的矛盾与挣扎。这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的浮躁,将一纸文凭捧得高高在上,而忽视脚踏实地的真才实干。方鸿渐在修补自己这张破漏不堪的渔网,他没能力换张新的,但又不舍得用麻绳认真地结上那些破洞,而是空有想法,随缘地用破布修葺那些眼看着就快全面崩溃的破洞,久而久之,到处是破洞,到处是破布补丁。他有想过改变自己,但聪明地衡量过付出的代价与回报后,他就顺理成章的放下了,并努力让自己释怀,欺骗自己这种做法是合理的。他认为自己的到了希望,其实在亲手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深渊。
还有,方鸿渐约唐小姐和苏小姐赴晚宴的一段。方鸿渐到上海后,结识了少女唐小姐,她的纯朴天真打动了他,他又一次放下了自己先前信誓旦旦说的理智型感情,投入了热烈、急切又锲而不舍的追求中,这次方鸿渐对待爱情是专一的,热情的。但问题是,唐小姐是苏小姐的表妹,而苏小姐一直爱慕着方鸿渐,在临宴时,苏小姐来电说身体欠佳,不能如期赴宴了,而本来就对苏小姐划清界限的方鸿渐这时就激动了,能与唐小姐单独享受二人世界是多么美妙啊,于是他脱口而出:“唐小姐来不来?”这是人性,方鸿渐无法控制他的第一欲望,无暇顾及苏小姐的感受,但他又迅速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虚假而杯水车薪式地稍微询问了苏小姐的身体情况,为时已晚,无济于事。处理人际关系,一定要顾及他人的即时感受,但在方鸿渐看来,能满足自己的,又何必顾及他人。这其实最反映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徘徊在堕落与救赎之间,在人世间浮浮沉沉,时升时落。
至此,不难看出方鸿渐本性的低下与卑微。一个留学生的堕落史,一个花花公子的爱情史,更是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真实写照。其实方鸿渐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呢,他身上复杂的性格与情感,或多或少地投影在我们身上,我们每天经历着的世界,何尝不是一次次的矛盾与挣扎呢。
还是那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愿每个人终有一天能逃出围城,寻回自我与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