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懂得倾听,做对表情回应,别当谈话终结者
迅速成为“容易聊天的人”,要注意“表情动作看起来很开心”“声音语调开朗有精神”“活泼的回答”这三点。
人类希望被倾听,所以善于倾听的人被视为珍宝。能做到“不打断别人说话,听到最后”,就已满足对方想诉说的心理。
若是不懂“听人说话”而有以下的举动,通常会被人厌恶——
不听对方说话,一味地说着自己想说的事。
不管对方说了什么,就是否定、批判对方。
对于对方说的话,字字句句燃起抗拒心。
由上往下看对方,时刻准备开始说教。
在对方说话时打岔,并且追问一些问题。
对方正说得起劲时,就想做总结。
自己提问,却不听别人的回答。
只会附和,反应单调贫乏。
平日对事物的反应要开朗积极。让周边的人看见你认真回应的态度,能给人“跟他说话不会被忽略”“说话不会受攻击”的安心感。
从日常开始,对他人的发言或事情主动做出反应,并由小事培养“回应”的好习惯:
①当看见对方发型和平常不同:“呀,你是不是换发型了?”
②听到蟋蟀的鸣叫声:“现在是不是有秋天的感觉?”
③大杯圣代端来时:“噢,这个分量真吓人。”
④在课堂时:点点头“嗯嗯”地听讲师说话。
⑤地铁里和婴儿对视:露出一抹微笑。
⑥凉风吹过的时候轻声地说:“真舒服!”
一边看着电视的综艺节目,顺带批评:“哪有这么蠢的啊!”看新闻时,则是一边点头一边说:“原来是这样呀!”如此积极地自言自语也是练习反应力的好时机。
还有常把“早安”“晚安”“我出门了”“谢谢”这种打招呼的话挂在嘴边。持续这么做,当有人找你说话时,就能快速给予回应。
聆听高手搭腔附和、插话次数比别人来得多,并且会参与几句感想、提问等,给对方的回应也有较多变化。
附和:相较于一般人只搭腔附和一次,回一句“嗯”,聆听高手与人谈话时,会竭尽心力倾听对方的心声,并附和他人话语两到三次。只要说得出“嗯,嗯”这句,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好。不过,并不是随便附和的次数多就是好的接话方式,对于复杂、深刻的话题,需要缓慢深入地附和、回应对方,才能让人说出内心所想。还有切记不要急着去附和对方的话,会让人有“你是否有听懂我在说什么”的疑虑。总之,在聊天时“附和”的重点就是表现出“我有在听你说话”。
插话:给予“阶段性反应”。“然后呢?” “原来如此!”“真的吗?”“骗人的吧!” “好啊好啊!” “那种事啊!” “的确!” “这是最好的!” “好厉害!”“不愧是!”“再说一点!”“吓了一跳!”等诸如此类,偶尔在谈话之中穿插一句话作为回应,会令对方高兴并且认为“你对他所说的话有兴趣”,最终就会打开心扉。
如果有人对你说:“昨天我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彩票!”你可以这样接话——“你第一次买吗?为什么突然想买呢?”“不错啊,你买了多少钱?”“如果是第一次买,一定会中的。人家常说新手运应该是有道理的!”“要是中奖的话,你想买什么?”
适时掺杂几句短短的感想或问题,能有效扩展话题。
用“鹦鹉回话法”把对方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回过去,使人觉得你有认真听他说话,能给予对方安心感,卸下他的心防。
“这个假期你去哪儿了?”
“跟我老婆去了京都。”
“京都吗?”
“嗯,我喜欢有历史的街道,而且我也是初次住在祇园里。”
“哎呀,你是第一次去住祇园啊?”
借由重复对方讲过的话,表达自己确实有理解对方所说,能令人感到安心踏实,对方也会认为他讲的话有被听进去。当人们逐渐卸下心防之时,彼此就会聊得欲罢不能!
对方若向你说“谢谢你”,比起你回“不不,你别客气”,不如回他“我也要谢谢你”。
回话之中,最重要的是“带有恰当感情的鹦鹉回话”。无论讲了多少话,不带点感情的谈话,会令对方无法信任你。因为人们容易对“跟自己有相同看法的人”产生好感。
附和、插话、鹦鹉回话,无论哪个方法都是聆听高手为了巧妙回应他人而采用的高招,但要是漏掉了“感情”就糟糕了。
例①“这个周末是久违的休假,打算跟家里人去迪士尼乐园。”
例②“这周末虽是久违的休假,但是上周妈妈病了……预计要回老家探望。”
例①对说话者而言显然是个开心的计划。按照这个情况,接话的内容就是跟对方一样兴致勃勃地回应他:“那真不错啊!”对方听了应该会开心,话题也能继续下去。
例②对于说话者而言是个担心的计划。所以面对低声说着“妈妈生病了”的对方,以同样语气回“这样啊……不过待在生病的妈妈身边,妈妈才会心安吧!”会比较好。若是在此时嬉笑着回说“这样啊”,人品就会遭到怀疑;或是跟平常一样,语气平淡地说“啊,是噢!”容易给人留下冷淡无情的印象。因此,带着恰当感情的回话是很重要的。
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就问些关于对方品格或自己关心的事情。
想知道对方个性、品格的问题
“你为什么会开始打高尔夫球呢?”
“打高尔夫球在何时会觉得开心?”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像我这种不擅长运动的人,也能打高尔夫球吗?”
“刚打高尔夫球,要花多少钱?”
要是勉强迎合对方说“现在很会打了吗?”被你这样一问,对方就会回你“最近总算得分超过一百了”,话题很可能往专业性的方向前进,只会让你接话更辛苦。
对对方所说不感兴趣时,可利用“第三者”创造话题。不但能够减少无益的对话,还可以专注对方所说的话,这是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对钓鱼的话题没有兴趣啊……”要是遇到毫无兴趣的话题时,可以问对方“为什么会对钓鱼有兴趣?”来开启对话。或是将话题扯到对方身上。这些在前面的章节有提到。另外,在这边再跟各位提个截然不同的解决之道。
成为聆听高手,能获得有利的消息或机会。所以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工作上的技能,都会大幅度地快速成长。
其实这种听过很容易就“忘了”的“小道消息”,才是在很多时刻为你带来莫大帮助的资讯。
例如,同事说:“某个部长绝不看没归纳成一页的企划书。”像这类的事情若是在做企划书之前就听说了,不但能省去写上数十页没用的企划书的时间和麻烦,也可避免多次拿着冗长企划书给主管,让上司对自己有不好的印象。
平常多注意这些琐碎小事,就能让你在职场上获得主管的青睐,进而有加薪的机会。
第二章 熟练运用“万用话题”秘籍
面对刚认识的人,以“闲聊”作为开头最好,只要对方没有不安,聊任何话题都行。闲聊能降低对方的警戒心和紧张感。
觉得聊天很困难的人往往是因为“缺乏话题”,只要事先准备适合闲聊的题材就能解决这个困扰。
①安全话题,能用来结束对话:工作、天气、健康、新闻、演艺、街道、交通。
②容易有同感的话题,可提升彼此情感:年龄、时代、出生地、居住地、共同的朋友、熟人、家庭。
③聊得起来的话题,聚餐时派得上用场:食物、餐厅。
④称赞对方,引出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尚、美容、体形、减肥、健康。
⑤能让对方开心的话题,可明白对方价值观、了解其人品:兴趣、技能。
⑥随意的话题,话题不受限,随处都好用:周边的人、事物、风景、发生的事情。
⑦分享心情的话题,用于增进双方感情:高兴、生气、哀伤、快乐等心情。
利用“工、天、季、健、新、艺、街、交”制造话题,并开始关心周边的事物,自然能在聊天之中带入这些题材。
工作,天气,季节,健康,新闻,演艺圈,街道,交通。
九大心法诀窍,接话没顾虑
①感受季节。
②把月历、星期的特别之处记下来。
③仔细察言观色。
④注意对方身体状况。
⑤用心看报纸和新闻节目。
⑥多注意流行的人、事、物、场所等。
⑦观察上班途中的风景、人物等。
⑧多关心周遭事物,自然遍地都是聊天题材。
⑨你的话题清单越是丰富,越不会有“没有办法接话”的顾虑。
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能让人有亲近感,可以试着从时代、出生地、居住地、共同的朋友、熟人、家庭组成等方面去寻找。
由食物、运动、烤肉、喝酒、吃到饱的自助等各方面切入话题,比较容易得到共鸣。
若想以食物为话题,可预先准备几个对方觉得有趣的内容,像是“关于烤鸡肉的小知识”“推荐名店”“私房菜”等,更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称赞会令人开心,对方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也会想一直跟你聊。
话题若是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事,无论聊多久都不会累。另外,平常多去体验各种事物,也能提升我们的反应力。
那台照相机很棒啊!是××牌的单反相机吗?”
“你知道啊?是最近刚出的新产品,不过操作很容易噢!”
“噢,铃木你平常都拍些什么?”
“我主要是拍些风景照。周末常去稚父、箱根拍照。”
“真有意思!好羡慕你对拍照有兴趣。像我这种初学者拍风景照能学得来吗?”
“可以的,只要稍微用点技巧,照片就会很不一样。像这个功能是……”
对方会为了摄影在周末出远门,对他而言拍照是他的最爱,所以一定就是对方擅长的事情。只要是自己的喜好,无论是回答别人的提问,还是进一步谈些专业的知识,都会很乐意。
若是从谈话中也观察不出来,就直接问对方:“你的兴趣是什么?”“有没有热衷的事情?”
“随兴话题”任何人都能聊。眼睛所看、内心所想都可以拿来自言自语,最重要的诀窍是“放轻松”。
如果你说的事对方不感兴趣,他恐怕无心再听,最后演变成你自己在演独角戏。但是过于限制话题,就会令谈话乐趣减半,所以不用顾虑太多,非得刻意讲出有趣的话题。从“自言自语”开始,有时候也能跟对方聊起来。
若是对方跟自己有同感会感到高兴。有相同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双方都有相同的“烦恼”,就能立刻拉近彼此的距离。
所有情绪之中就属共享“烦恼”最能立即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心中的烦闷要有个人来听才能减轻压力,纵使没给出什么聪明的好办法,仅是回一句“是啊,我也这么认为!”就能让人一扫心中的阴霾。
除了烦恼之外,还有对高兴、生气、悲伤、快乐等情绪都给予认同的话,自然容易拉近双方的关系。
若不是各种话题都能聊的人,不要跟他谈论具有排他性的“宗教”“政治”“种族”“思想”这类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