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到23岁这五年,
对于很多东西的看法都改变了。
关于环境、关于工作、关于爱情。
今天,和你谈谈我这五年的感悟。
记得刚上大一时,同班的一个女生曾经一脸憧憬地告诉我,她之所以选择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是为了在毕业后能够自信地穿上一身利落的职业装,在三大运营商上班。那一天她那满溢的笑容,她眼神里的渴望,令我至今难忘。
彼时的我们,觉得那是将来择业的巅峰。
稳定,体面,收入也不错。的确很令人心动。
一晃五年过去,在我研究生第二年生活的开始,正焦头烂额地投身无数篇Paper中难以脱身的时候,在运营商工作的好友一条微信发过来,吓了我一跳——“我在考教师资格证,准备下次跳槽了。”
我拿起手机,想了好久,最后回了一句“好好加油”。
大学毕业快两年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在形形色色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早出晚归,生活疲惫而繁忙。一开始,我看着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入职培训的生活,晒单位食堂的饭菜,晒同事之间暖心的关爱……使我不禁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向往。然而,仅仅入职一年后,体制内的同学开始向我抱怨工作的单调沉闷,外企的同学隔三差五向我诉说日本老板的龟毛与冷酷,BAT的同学有的已经辞职了……而只有少数的几个,还仍旧保持着当年大学里的激情澎湃,有的即使全国各地跑业务,也依然热情满满,斗志昂扬,从朋友圈里的照片就能感受到他眼里的热血与笃定。
我相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选择自己当前这份工作时,一定也是左右权衡,谨慎考虑的,虽谈不上怀着满腔热情,起码也是心甘情愿的。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其实,说到底,是当下的社会现状,让年轻的我们,都太过着急与迷茫了。
01 关于工作
这五年的飞速变化将许多人送上风口浪尖,有的被无情吞噬,有的抓住时机,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许多以前我们所追求、所推崇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就失去它原本的优势,以前我们所深信不疑的东西,甚至被我们亲身实践给推翻了。这几年的社会,像一个巨大而恐怖的机器,不由分说地将所有行业、所有人卷入其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所有人,要么适应,要么淘汰。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崛起代替了不知多少的传统就业岗位,让多少人下岗。金融业、传统媒体业,甚至是掌管国民命脉的水电业,也不得不跟随发展,绞尽脑汁跟潮流沾上点边。因此,互联网金融,网络自媒体、智能电网等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层出不穷。
真是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时代。
站在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年轻的我们,又怎么可能愿意安分呢?
不安分的年轻人,最大的体现在于不能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抱怨工作的环境,抱怨无良的上司,抱怨微薄的薪酬,抱怨无谓的加班,似乎皆是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其实,这世上哪有一项工作是完美无缺的?真正的现实远比维密的超模还骨干。就算你如愿跳槽,一开始觉得手头这份工作称心如意,不久之后它的可憎也会慢慢显示出来,啪啪啪打你的脸。受到的打击多了,你也就会明白,没有永远稳定、永远灿如夏花的工作,即使有,也是你的方寸之见,而非它们的全部面目。
认清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干一行,爱一行,在本职工作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来到离家两千多公里的省外读研,在面对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时,我也一度觉得自己受了苦,走了弯路。许多昔日的同窗直到现在还在问我,为什么不选择离家近的大学,为什么要到从风俗到城市面貌都和闽南相去甚远的地方去?其实过了这一年半的科研生活,我也逐渐想通了。我当初的选择考虑的是学校的专业度,而非环境舒适度,两者兼得当然最好,但大多时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在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时,总会或多或少的失去些什么,每个人都是幸福和烦恼并存地过活着,谁都不例外。然而忧虑的人们总会夸大烦恼的影响,对自己的前程持悲观态度,担心朝不保夕,担心被这个时代抛下,没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比现如今许多传统行业的上班族们,特别是一些高管们,纷纷投身于互联网企业,以求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依旧能立于不败之地。也许他们是对的,是有前瞻性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高管有能力、有资本,作为小职员的我们有什么呢?年轻?还是体力?还是可怜的工作经验?上了年纪以后呢?依然不断跳槽,见风使舵?还有优势吗?
我想说的是,择业这种事,应当慎之又慎,跳槽呢,也是适可而止就好。这个时代,没有哪一行是稳若泰山,永远吃香喝辣的,与其苦苦执着于以前的“金饭碗”、“铁饭碗”思想,还不如花时间想想自己如何变成一枚闪闪发光、到哪都能熠熠生辉的金子。只有自己是一个牛逼哄哄的人,才能一辈子牛气冲天,令人艳羡,就算格调降低,起码也是一个特别有安全感的Boy or Girl,买东西时看的是喜好而不是捏着毛爷爷各种纠结。
正如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我们需要稳定地牛逼着。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能力者,而不是祥林嫂。
02 关于爱情
天蝎座的我,生性冷淡慢热,追求一切随缘,在单身的世界里混迹了二十几年。
与现如今的画风格格不入。
闺蜜总说我是不切实际,太过理想化。可我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情随随便便就交出去啊,只有遇到真正合适的人,才会心甘情愿、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在一起,而不是特别casual地互相取暖,各取所需,再分道扬镳。
舒淇在《胜者为王》里说道:爱情一直是我坚持了这么久的原则,我为什么要妥协啊。只要我愿意等,剩着就先剩着吧。
放假刚回到家,就收到高中学妹的儿子百日宴邀请函,我不敢相信地摇摇头。
真的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了?我有些恍然。
突然想起最近看过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结婚要尽晚,离婚要趁早”。
许多姑娘,年纪轻轻和男朋友处于热恋阶段就急匆匆地步入婚姻殿堂,还没全方位地了解对方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就轻易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他,被婚礼上仪式般的诺言感动得一塌糊涂,却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发现婚姻好像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多少,还多了好多烦恼。持家、带小孩、还要忙工作,升职、加薪,样样不能落下。如果你有幸在年轻的时候选对了爱人,那么你往后的人生旅程将多了一位互相搀扶、互相鼓励的同行者,就算未来不能一片坦途,你也能高歌前进,无所畏惧;相反,如果遇人不淑,婚姻不幸福,那么你会渐渐被生活的琐碎所牵绊,慢慢失去你的青春、朝气与灵动,仿佛一位被油烟笼罩着的老妇人,明明被呛得半死,还非要把那锅面目模糊的菜费力地炒好。
娱乐圈近几年来接二连三地爆出婚内出轨的丑闻,明星们的婚姻一次一次地刷新吃瓜群众们的三观。爱情、婚姻,以前多么神圣的象征,现在就像海边的精美的沙雕,看似稳固,等到海浪和大风一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许多人向往“从前慢”的生活,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但那毕竟是在交通和科技都甚为落后的时代,才能衍生出那么多绵长的思念、那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社会在前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人们最为可贵的真心。隔着手机屏幕,和你诉说着衷肠,却在现实里左拥右抱,这样狗血的画面也不是不存在。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年轻的女孩,更要瞪大自己的双眼,择好城,遇良人,方有可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记住,只是可能。
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写过这么一段台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任何东西上都有了一个日期。沙丁鱼会过期,罐头会过期,就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确实如此,这一刻的感情,永远不能保证,下一秒的真心。我们所有人,选择婚姻,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它保障不了任何东西,你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负责。
正如阿甘对他老妈说的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on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至理名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