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在线下使用手机支付习惯的养成,移动支付成为支付潮流。据外媒报道,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移动支付的规模要比美国大近50倍。线下领域移动支付场景获得极大丰富,支付方式升级也在改变消费行为,出门“无钱包”时代已然开启。

为何移动支付传播速度如此之大,覆盖率如此之广呢?今日,小编以智付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移动支付究竟有哪些特点。
其一,账户体系
用户支付过一次,智付即帮您记住其使用过的银行卡,再次支付时用户无需重新绑卡,仅凭短信验证码和支付密码就可支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用户可随时对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或进行购物消费。
其二,支持多种使用场景
支持PC端、H5移动端、APP端三种使用场景。同一商家同一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绑卡数据互通,达到无缝切换的使用体验,随时随地为商家提供快捷收款服务。
其三,支付安全
采用6位数字的“支付密码”,简单易,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同时加强了用户的用卡安全,有效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如此便捷的移动支付,使得移动支付覆盖面迅速扩大,甚至出现了商户拒收现金的现象。

尤其是刚刚结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热热闹闹的“无现金”营销活动,两家巨头掀起的“无现金支付周”、“无现金日”补贴大战,“无现金”一词更是被频频提起。

紧接着,就出现了有关央行约谈蚂蚁金服并紧急发文的消息。据悉央行武汉分行与蚂蚁金服约谈主要内容如下:
·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
·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
·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选择权。

虽然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并未发出书面通知要求禁用“无现金”字眼,所谓约谈禁用“无现金”一事实际上只是沟通。
但不可否认,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无现金社会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一些地区推进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与蚂蚁金服等合作创建无现金城市等活动,其中的一些宣传主题和做法干扰了人民币流通,社会反响较大,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误解。

无现金对于不同的人群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年轻人已经事实上接受了这个概念,但是,中老年人或许还未能接受。且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群是不同的,依靠电子设备进行的无现金支付也有诸多限制,比如手机是否有电有信号,不像现金随时随地都可以用。所以,商家从这个角度,也应该设置现金手段,哪怕这一比例很低。
智付作为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领先企业表示,无论是使用现金还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应该提供同等的服务,智付也一直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与商家共成长的经营理念,致力于让支付变得更简单,打造让更多人所接受的便民安全的支付方式,这是智付的愿景,但是用户最终选择用何种支付方式都应是被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