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谈论过中年话题,比如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说: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
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
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
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
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还有窦文涛曾经说人到中年吃细粮。说的是人到中年鉴赏能力提高了,欣赏经典作品就像吃细粮一样可以细嚼慢咽了。
前天在隔壁群里李砍柴老师进行分享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中老年作者应该怎么办?
而李砍柴推荐的公众号当中,我看到了一篇关于中年人的文章,写的一屏辛酸泪。
在众多的这种文章当中,梁实秋先生的《中年》相比较而言,仍然是上上品。
今天我这个人到中年的非典型主妇就来给大家朗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中年》。
本来我想朗读的是先生的《雅舍》,因为喜欢他寄与家的思考,并且我本人正在居住于租来的房子中,想法常常在寄和家中打架。后来得知这个“反动文人”的雅舍已经收进了高中课本,想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换成了《中年》。梁实秋的笔调的亲和是众人皆知的,我喜欢他的洞察秋毫的观察力,他对于人物,事物或者现象的白描功力在现代作家中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在《中年》这篇散文中,他对于中年来临的现象随手拈来地进行了描述,说实话当我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真的去照过镜子的。他的描写能够快速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者感受到那种描述清晰的同时,会从心底里暗骂一声——真是个刻薄的家伙——尤其是对女人。但是他的语言又像高级棉布,在读者面前没有那么大的侵略性,不像某些文章把戾气当锐气,写成了浑身铠甲。
直到最后他才说:
中年的妙趣,就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轴儿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了戏的内容。
简洁明快寥寥数语,让人们知道他在说什么,这就是梁实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