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照搬他人模式要比创造新东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到N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但是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从0到1的改变。
成功人士总能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我们知道两件事:世界必然会变得不同,但变化必须基于当今的世界。
进步的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
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成不变的零和社会,在那个社会,成功意味着从别人手中掠夺财物占为己有。
初创公司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你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尼采曾在精神错乱前写道“个人发生精神错乱很少见,但对群体,政党,国家,时代而言,精神错乱却很普遍。
但是音乐在播放,我们没法责备那些随音乐舞动的人。
是这些主导的商业思想正确:
1:循序渐进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3:在改进中竞争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还是这些的对立面更正确: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要想建立新一代企业,我们必须扔掉之前陈旧的教条。但这并非意味着那些教条的对立面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就算你有心逃脱,大众洪流也会裹挟着你向前。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事实上,资本主义和竞争的概念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基于资本的累积,而如果处于完全竞争之下,利润就会消失。
垄断者为了继续不受干扰地获得垄断利润,他们会想方设法来隐瞒垄断这个事实,通常的方法是夸大(并不存在的)竞争。而非垄断者相反,创业家通常倾向于对市场竞争轻描淡写,而最致命的诱惑就是将市场描述得太狭小,好像你可以理所当然地驾驭它一样。
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相反,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市场的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
竞争生态系统把人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剥夺了人的生命。
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
在静态的世界中,垄断者只是收租人。如果你垄断了市场,你就能提升产品价格,其他人没有选择,只能从你那里买。
但世界是动态的,我们可以创造更好的新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在商界,平衡态即静态,静态就是死亡。如果你的公司处在竞争平衡中,那它的消失对世界丝毫没有影响,而和你公司相差无几的其他竞争企业随时都准备取代你的位置
企业的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第4章 竞争意识
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马克思:人们因为差异才会斗争。而莎士比亚认为:所有的斗争者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在所有人类冲突的戏码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把精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竞争使我们过分重视过去的机会,一味重复过去的模式。
竞争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
竞争还会使人分心。
第5章 后发优势
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一个公司要想有价值,不但必须成长,还必须能持续发展。
垄断企业的特征:
1:专利技术(10倍改进)
2: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3:规模经济(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4:品牌优势
矛盾的是,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
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1:占领小市场
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
2:扩大规模
最成功的公司会先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市场,它们的创业故事类似,都是由核心事业逐渐向外扩展。
3:破坏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的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4:后来者居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先主导一个小的利基市场,在这个基础上扩大,直到达到你预想的长远目标。
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没有人会假装运气不存在,但是前辈们相信努力会换来好运气。
把未来看成不确定的态度正好可以解释当今世界功能失调的原因,就是把过程看得比实质更重要:当人们缺少具体的实施计划,他们就会依照惯例,尽量把多种选择组合起来。
而一个明确的愿景可以坚定人的信念。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骊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一件事。
不同的人对未来的四种观点
1: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
2: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
3: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
4: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
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达尔文写道: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每个生命都 只是某些有机体随机变异的结果,而最佳版本会在最后胜出。
第7章 向钱看
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
但是“撒网式投资,然后祈祷”这种方法通常会全盘皆输。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百是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第8章 秘密
四种社会趋势瓦解人们相信秘密存在的信念
第一:渐进主义
第二:风险规避
第三:自满
第四:扁平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同质的,激烈竞争的市场:世界是“平”的。
二种秘密:
第一:关于自然的。自然界的秘密无处不在,想要发现,你必须探索物质世界的未知部分。
第二:关于人的。是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空白或者是人们以防他人知道而隐藏的事情。
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
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选择合伙人就像结婚,而创始人之间闹矛盾就像离婚一样令人不快
实际上,将不同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人是有效的,但是也增加了不团结的可能性。
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大董事会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它仅仅为实际经营组织的独断专行的领导提供掩护。
但即使是所谓的激励报酬,也鼓励了短期想法和价值掠夺。任何用现金支付的薪资都关乎现在,而非着眼未来。
创业不明显的第二层定义: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
第10章 打造帮派文化
初创公司是肩负同一个使命的一个团体,企业文化的好坏取决于内涵。
时间是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
招聘是每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外包出去。
要招聘一些关心公司使命和团队的。
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削除竞争更易于建立长久的纯粹的工作关系以外的交情。
第11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在工程学界,解决方案不是奏效就是失效,所以要评估别人的工作相对容易,表象无关紧要。而销售则恰恰相反:他们精心设计活动来改变表象,但不修改实质。
新客户可能愿意成为你的最大客户,但他们很少愿意与你签订远远超出你以往订单金额的大订单。一旦你积累了群使用你产品的参考客户群,你就可以开始进行长期有序的工作,争取更大的订单。
环视四周,如果没有看到销售员,那么你就是。
第12章 人类和机器
全球化意味着替代,科技意味着补充。
第13章 绿色能源和特斯拉
创业公司要问的7个问题:
1:工程问题 2:时机问题 3:垄断问题 4:人员问题 5:销售问题
6:销售问题 7:持久问题
每个失败者都运用被普遍认可观念来描述自己的璀璨未来。但是伟大企业是构筑在秘密之上,这是它们取得成功的独特原因,而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企业家只有从微观入手提出自己计划,才能从宏观的见解中获益。
第14章 创始人的悖论
苹果的价值主要依赖于某个人的个人愿景,这表明公司创造新技术所运用的这种奇怪方式通常与封建君主制很像,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更“现代”的组织。 自相矛盾的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毫无人情味的官僚机构虽能长久持续下去,却鼠目寸光。
第15章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描述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模式一:未来将兴衰交替
模式二:未来将稳定发展
模式三:未来人类会灭绝
模式四:未来加速腾飞
无论有多少趋势可以追踪,未来都不是自行发生的。
在两种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中做出选择,是无所作为还是尽力而为,是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