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最重要的事业是一起养育孩子。
经过一段痛苦异常的保胎治疗,文文的胎儿终于保住了。她的心里免不了埋怨阿超,别人的老公都能接上班下班,自己却像个没人疼的,硬逼成女汉子,要不然自己也不会白白遭这份罪,真是嫁错郎!
数次产检,都是婆婆陪着文文。阿超在最后一次产检陪去,心急的他不停地抱怨医院的低效率,差点拂袖而去。为了让文文顺利分娩,阿超在产前天天陪着文文到郊区的公路旁散步,大货车隆隆地开过,在充满噪音的日子里,文文终于迎来了儿子。
分娩那天,文文痛的死去活来。这种比胃痛还难以言喻的阵痛刷新了她对疼痛的想象。她抓着阿超的手,发出一阵阵哀嚎,推进产房后,腹部不断下坠的感觉让她有满满的便意,不想产房里真的有偌大的一个桶。文文想这可真够恶心,人怎么和动物一样,不会把婴儿也产到桶里去吧!
文文在产房待产阵痛中,耳边传来的是医生护士的谈笑,原来她们在讨论儿女教育的问题。赶上吃饭的时间,产房里只留了一个护士,文文害怕自己此时发动宫缩,护士不就应付不了了吗?幸好,医生陆续回来了,也许他们没走远。文文暗暗为自己加油!这一天过去,明天此时此刻,自己就能看到孩子了。
文文一阵一阵地宫缩,事先交代的一个熟识的医生在文文身边,要她深吸气后腹部用力。最后,还会阴正切才顺利分娩。文文痛的快要失去意识,终于听到婴儿清脆的哭声,随后胎盘滑落,一身轻松。看着身边粉嫩的儿子,文文连不麻醉缝合伤口都不觉得疼痛。
孩子顺利出生,阿超和婆婆都很开心,还是个男孩!分娩那天晚上,文文的伤口隐隐作痛。阿超说明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计划要做,不能熬夜,留下婆婆和文文的母亲就回去了。文文的心里空空的,初为人母固然喜悦,更为强烈的是对未来自己能否负起母亲的责任感到担忧。她和众多的母亲一样,有点产后抑郁症,没有爱人的陪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出了医院回家,婆婆和自己住一间,阿超住在隔壁。他说上班需要精神,不能熬夜。文文每晚喂奶,要起来两三次。伤口还没拆线,孩子那么重压在身上,她的尾骨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后来,落下了尾椎痛的毛病。这还不算,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一躺下就哭,文文只好抱着他睡。出了月子,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气管炎。
不顺利的月子就这么过去了。妈妈要回去,文文的抑郁症加重,忍不住地哭泣。她不知道自己将怎么去带一个小生命,婆婆来自农村,懂得不多,妈妈又不在身边,该怎么办呢?人生,有多艰难啊,幸福而甜蜜的生活在哪呢?
孩子在三岁以内,免疫力都很低。外面流感风吹草动,他就扁桃体肿大咳嗽。儿子小山断奶了,文文满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夜里也一样要起来泡奶粉,终日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母亲有多难,自己当一次就清楚。有个笑话说:监狱的犯人,最好的劳动改造就是每人照顾一个孩子,这孩子还不能生病,那就够他喝一壶了,保证痛改前非,再也不敢犯事。某学校还开展过一个实验,让孩子们身上带一个蛋,生活一段时间,不能把蛋打破,让他们体会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结果大家纷纷感言,为母的确不易。
阿超始终坚持在隔壁睡,自然也不能体会文文的辛苦。他也不喜欢抱孩子,给孩子洗澡这样的活,都是文文和婆婆一起完成的。不知不觉,文文和婆婆的关系倒比和阿超还要好。
文文每晚独自伺候孩子,冬天没有用纸尿裤,还要给孩子把尿,泡奶粉。一个晚上起来好几次,白天还要上课。这可把文文累坏了。每到清晨,是她睡的最香的时刻,这时候,孩子也进入补眠的状态。阿超上班前,会过来看看,如果孩子的被子滑落,他就会叫醒文文,指责她睡的太死,只顾自己不管孩子冷暖。
文文太憋屈了,明明盖了好几次,只是最后一次没盖睡着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他体会过夜晚带孩子的辛劳吗?一夜都不曾体会过!
文文和阿超在这样的指责和疏远中,感情一点一点地淡去。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一起带孩子,两人共同承担责任,分享辛劳,才能体会对方的不易,有利于感情的和谐。
否则,每一个情绪压抑的母亲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凉薄的丈夫。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更文第八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