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找出电影《包法利夫人》来看,说实话,看不下去。
如果没有看过原著,或许还可以,但是先看了原著再来看电影,心里的落差就很大。
当然,电影有时间限制,不可能像原著一样具体饱满。但就是因为电影情节太快,所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就像泄了气的气球——瘪了。
看完原著已有几天,想写又觉得没什么可写。可能是因为不太喜欢女主人公艾玛,所以感觉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完:不懂知足常乐、无所事事又虚荣心爆棚的咎由自取的一生。
当然,福楼拜绝不只是想表达这些。作为一个男人,能如此细腻地刻画女人内心的种种悸动和所思所想,实属难得。他塑造的人物,也是个个饱满且充满张力。
或许就是太丰满,所以不喜欢艾玛。也或许就是因为太丰满,所以在艾玛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因而不喜欢她。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尤其女人,尤其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女人。对金钱是,对爱情亦如是。
很多时候,反观自己,也是对现状有太多不满,不知足,无意识地与他人攀比。想过爆发,想过报复,想过逾越……
但终究只是天马行空般地想想而已。
但艾玛在幻想过后最终付诸于行动,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走向幻灭。
有人说,她是在做自己,她不想被禁锢,她要寻找自己的世界。在她那个时代很难能可贵。
或许吧。但要知道这个她要的世界注定是个悲惨的世界。
首先,她并不受禁锢,她所谓的受限都是自己内心给自己织的网,而这张网也是让她走向幻灭的网。
她的婚姻是自己选的,只是最后与她想象中的不一样。她想象中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是那些浪漫小说赋予她的。如果说她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她这颗不安分的心绝大部分是深受小说的毒害而成。
有句话说要在生活中有梦想,但不要在梦想中生活。
而艾玛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一直活在梦想中。
现实与梦想碰撞,最后将她撞得粉身碎骨。
她是可怜的,但却不值得人同情。不否认她也是勇敢的,为了想要的事物可以义无反顾,但这种勇敢也是一种愚痴。
凡事看两面。换个角度看,她的丈夫也是推动她走向万劫不复的神助攻。好几次都是他的愚憨铸就了艾玛。
她的丈夫夏尔是个好人,这是无疑的。但好过头就容易成为可怜之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他的“恨”,是恨铁不成钢,是没有边际的老实,是懦弱,软趴趴,扶也扶不起来。
整部小说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那些真正可恨的人,却依旧个个春风得意,好似包法利一家从未在他们生活中出现过一样。
不过,这也是现实。这个世界多了谁,又或少了谁,都无足轻重,太阳依旧会升起,地球照样会转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