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两件事。
1多吃,一点都不可爱
第一个,我胖了。
肉眼可见的胖了起来,比起上次上称的时候,足足胖了十斤。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事说,“你近段时间是真的胖了,脸都肿了”。
这十斤肉都是我用一口面包一口米饭这样的精致碳水积攒起来的,增长的每一两肉我都能找到源头。
这是减肥以来,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和平静地接受自己长胖了这件事情。
去年换新工作之后,跨入新的领域,重新来过的压力让我一度很崩溃。
从甲方爸爸变成乙方狗,连996都变成了奢侈的事情,每周高强度加班,高强度被否定和不计次数的修改,工作的成就感荡然无存。
我开始从减肥这件事上,寻找自我认同感。
每天严格控制低碳、低脂的饮食,中午自己做饭,但每天晚上到家已经累成一坨,恨不得不洗脸就直接躺在床上睡死过去。
越是高压状态,身体越是想要抵抗。
破罐破摔的心态让我开始暴食,开始迷恋碳水带来的满足感。
但凡吃一口零食,我就会觉得既然已经破戒,那干脆吃个痛快好了,把之前想吃不敢吃的米饭炒菜、面包、红豆派吃到撑。
压根不存在“我就吃一口”这种事情,只要你开始第一口,就会有接下来的每一口。
我讨厌失控的自己,甚至是嫌弃。
整个人情绪崩盘,无法自愈。
前两天假期,我在家呆了两天。
不想工作,不想未来,不想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跟妈妈说话聊天,躺在床上看广告看电视剧。
原来颓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可以拯救焦虑,即使是暂时。
假期回来的那天很热,因为是个返程高峰期,等车的人很多,妈妈和我站在太阳底下晒了半个多小时,车依然没来。
不断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等车离家的人,还有漫天飞舞的柳絮。
直觉告诉我,烦躁和焦虑一起回来了。
妈妈看我不耐烦的样子,说“你去阴凉地儿等着吧,车来了我叫你”。
车来的时候,远远看见车上坐满了人,而车下的人已经准备好了蜂拥而上。
妈妈怕我没有座位,率先冲在人前,第一个上了车,给我占好了位置。
只是,越来越多的人挤上车,妈妈走不过去,本想着等人上来落座之后下车,但走道里的人还没坐下,车就已经缓缓发动,准备离开。
妈妈着急的喊“等一下,我还没下车”。
我看着妈妈在拥挤的走道上逆行而走,都没顾得上跟我打招呼。
送我的那天,妈妈戴了一顶五块钱买来的红色棒球帽,一件黑色的毛衣,因为干活被溅上了很多石灰点,我看着那个背景,有一瞬间想喊一声“妈,你慢点”,但在一车人的注视下,我没有。
我听着大巴的车门笨重的打开,又关闭。
没有什么害怕的吧,也没有什么值得焦虑和担忧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同,一个过程或某个瞬间,但结果却不尽相同。
跟自己和解,跟生活和解,去拥抱身边的亲人。
就像接受我因为心情不好,暴食长胖了的这件事情。
也没那么难。
2辞职,也要预估成本
第二个,打算辞职,正在预估成本。
去年欠下了一些债,导致今年一直在节衣缩食。
落魄的时候更容易认清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
有一些认为很要好的人远离,也有一些认为萍水相逢的给了很多温暖。
公司新换了地址,上班也从以前的步行十几分钟路程到现在一个多小时拥挤的公交。
呆在公司的唯一一个理由也就这样没了。
刚工作的前两年,遇见不顺心的工作,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做出决定,哪怕裸辞。
现在会犹豫,会开始思考辞职的成本是不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房租、信用卡和日常支出,每一项都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作成就感、足够的薪资、近距离的上班路程这三项成了我考量工作的三个标准。
人都是会变的吧,时间、经历或者就那么平淡的日子,也会让你变成不认识的样子。
以前更多考虑的是公司的发展空间、是不是朝阳产业和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曾经觉得缺一不可的现在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青春斗》在热播,空闲刷了两集,不谈论剧情,但看着剧中五个女孩风风火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丧失了青春的冲劲儿。
赵聪青春结束的时候有一根看得见的线。
爸爸出事儿,妈妈生病的时候,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的青春在那个时刻结束。
而大多数人的青春结束的无迹可寻。
和所有人一样,大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然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你问,青春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在辞职需要犹豫的时候,分手觉得疲惫的时候,在跟客户你来我往能周旋好几圈的时候,在从骂领导傻逼到成为被人骂傻逼的领导的时候... ...
想不起来的时候,青春就这么结束了吧。
它来的时候轰轰烈烈,走的时候却悄无声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