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净的衣物,洁净的房间,健康的食物,平静的内心。
2.自由存在于高尚无暇的精神世界,人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逐步去实现。当人们意识到内心世界的准则,并主动去遵循,便会产生敬畏之心和谦卑之情,从而找到自由的方向。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准则不够强大,不够独立,人就会迷失方向,变得浑浑噩噩,甚至疯疯癫癫。
3.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在于财富多寡、享乐几多,不在于才智高低、造诣深浅,更于名利地位无甚相关,而在于内心的善意。
4.人类往往是在信仰的支撑下生存着,坚信那股“理应如此”的信念,为了维持自我、摒除外界的干扰,为了让生命更加明晰、更加专注。信念源于简单的生活、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言行,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劳动的丰硕成果。内心的信念能够激发出人的潜能,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命供给养分。
5.让生命更简单:慈悲为怀,不失信仰,永存希望。
6.关于宗教,如何选择?
要是你所信仰的这个宗教是富有生机且积极向上的;要是他让你充满希望和爱,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要是他和你内心的善相契合,会组织你内心的恶,让你不断修正自己;要是他令你懂得了更多的事情,明白了痛苦终将会过去;要是他令你尊重他人善良的内心,使你更加容易原谅他人,更加谦虚做事、诚挚为人;要是他做到了这一切,那么它便是好的。
反之,要是你自认为比他人优秀,整天臭着一张脸目中无人;为了某种风尚和利益而开始遵循某种宗教;做善事只是为了减少些惩戒而已的话,不管你信奉的时佛陀还是摩西,穆罕默德还是基督,都无法支持你的精神世界,反而会完全破坏你和神灵众生之间的关系。
7.即使在你彻底失败的时候,再卑微的小事和生活的细节,都意味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8.高调与低调:
实际上,生活越富裕、越是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人,越容易担忧。人在习惯了某种舒适的生活后,心态便会开始转变,会对当下的生活感到厌烦,从而想要追求新事物,以获得满足感。就如食欲不会因为饱腹而消失,反而会越来越贪婪。
放纵仅仅是激化的手段,他只会把我们正常的期望变成病态的欲望,控制我们的内心。越是纵容,你想要的就会越多。不管是衣食住行的哪个方面,简单才是独立性和安全感的基础。做到了节制和规律的生活,就能平静的面对一切世事变迁。
9.简单的欢愉:
在人们那些日常的言行里,往往隐藏着内在的自我炫耀。难道被他人羡慕,被别人认同,让他人变成我们的工具,就是你以为的快乐吗?
10.行事低调的真善美:
不管是朴素的妇女农民,还是那些谦虚的英雄和被遗忘的先驱,他们的生活都在展现着简单、高贵和美好。他们的平静和勇气让我们身上重担稍减,他们一直在证明着,隐秘而伟大的真善美里,包裹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藏,那就是简单和质朴。
11.傲慢与单纯:
人的判断力是不足的,不断将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在金钱的层面上,是极其危险的。或许你会在财富华丽的外表下,看到幼稚和道德的沦丧。
权力所滋生出来的傲慢,比财富所滋生出来的傲慢更加危险。世人生而平等,没有人有权强迫他人服从自己。在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中,遇到过趾高气扬的人,在此之后,我们学会了如何用态度伤害别人。
认真看一下周围,可以发现傲慢无处不在。无论我们身上有何优势,我们都不能用它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可以为自己拥有的优势而感到欣慰,但绝不能孤傲,无论是金钱还是名利、知识还是思想,若成为了一种傲慢,就一定会结出恶果。
12.简单的教育:
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①以父母的目标为基础,把孩子视为家庭资产,孩子长大后容易依赖他人受人控制;泛化到社会问题,在社会意志面前,个人意识只会被削减、被击碎、被同化,最后不得不向神权主义、共产主义、或是官僚主义妥协。②以孩子的一切为基础,父母总希望孩子获得无忧无虑,但孩子容易因此而变得懒散虚荣、贪图享受,长大后心无敬意,唯我独尊。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成为范本。真正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奋进,成为积极向上、友善谦虚、追求自由的社会成员。只有拥有了自我之后,才能明白大爱无疆、奉献无价,才能和他人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成全自我,找到生命的意义。激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不要停止追求自我的脚步,不要缄默不语,也不要夸夸其谈。
用简单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吧,让他们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奢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孩子们需要拥有正直独立和坚韧的品质,需要拥有感知和获取快乐的能力,需要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赖的人。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真实、主动、积极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冲动、物欲、刺激和诱惑之上。
—— 法 查尔斯·瓦格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