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拉手,一起走
《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作者: 烟火里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2-18 07:07 被阅读0次

疏通文意用了两个课时,与以往同的是,集体翻译每一段后,我都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再翻译,然后单个提问。前两段时还有学生因为没听课而不会翻译。后来看我提问得紧,他们不仅听课,还随时记笔记。可见随时提问还是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

分析课文时,在赏析桃花林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首先提示方法:挑出景物,关联背景,找出互动。在留足思考时间后提问,第一个学生表述凌乱,我就借机给大家普及写景要讲次序。其实这个学生出问题的点很好,因为作文中他们总是信笔由之,经常给人凌乱的感觉,在这里,又强调一下。第二个学生表述就知道要按照一定次序来了。最后,我当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同学们得出来要用点修辞,画面会更生动的结论。可见,肯跟着老师走的学生都是可教孺子。

但问到问什么渔人“处处志之”,却依然“不复得路”时,学生不爱从文本寻找答案的本性又露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义愤填膺:“因为他不守信用。”其实关于渔人不守信用的问题,在备课时我也想到了,鉴于以往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而且它与本文的主旨无关,所以我不打算在这里纠缠。没想到这届学生提出来了,我只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他们就明白了守信与否跟跟能不能找到路没有关系。此路不通,走彼路。“天意不让他找到路!”哈哈,竟然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了。看来,一切答案源于文本的基本原则扎根他们之心。那就再重复一遍吧。

“老师,里面的人也是虚构的吗?是假的?”当我点出是作品是虚构的后,有人表示难以接受。我想她一定很喜欢桃花源的生活,所以不忍心让美好不存在。这个疑问很有质量,正是我设计的一个问题,只不过被她提前质疑了而已。于是我抛开按部就班的分析,直接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桃花源真实存在的依据。这一次我强调了“从文中找出依据”。我觉得学生生成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亮点,是最成功的学习!

有了这个疑问,接下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顺理成章了。为了避免他们跑偏,我又特意提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当然妄想依靠他们自己的历史知识是不现实的,还是得我来补充。有了背景,学生的也就很容易明白作者的意图了。

下课了,同事却过来提出一个疑问,“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的人已经与世隔绝那么久了,衣服怎么会跟外面的人一样呢?确实啊,怎么会一样呢?

相关文章

  • 《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疏通文意用了两个课时,与以往同的是,集体翻译每一段后,我都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再翻译,然后单个提问。前两段...

  • 【教学反思】《桃花源记》教学反思(1)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1) 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唐老师和魏老师 的课下交流,...

  • 教学手记

    这个班的开班时间是比较靠后的,但目前看整体实力确实却是比较强的,学生年龄大小参差,男生多女生少,没什么优势。但就是...

  • 教学手记

    自从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对于纪律,我很是头疼。孩子们写作业缺乏自觉,很多同学喊不听,有时间不写,拖到放学,作...

  • 教学手记

    最大公因数 关于本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再多说。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找因数,唤起知识基础,并...

  • 第1067期【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文/韩月娥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

  • 【教学设计】《桃花源记》微型课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微型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渔人行踪,了解文章的内容。 2、理解桃花源的美,结合背景体会...

  • 教学手记20180627

    事件一 星期一的中午午休的时候,WL突然起来坐起来,从床上下来,走到吕老师的床前,愣了一下,然后又返回到自己的床上...

  • 教学手记(1)

    昨天给大二的学生上课 在我讲完自己的一些情况和课程介绍之后 我借鉴了双证班的经验-- 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 在这...

  • 《公输》教学手记

    我依稀记得,早年的初中语文教材上是有《公输》这篇课文的,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篇课文没有了。 2001年,课程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教学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me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