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很多关于加班的文章、新闻报道,也在实际工作中加过班熬过夜,也曾为遇到爱加班的领导而无奈。
当加班或不加班的各式论调、时不时爆料的各种年轻人“过劳死”等讯息如同疾风骤雨般袭来,你是加班还是不加班呢?
从加班的理由看,为完成手头急活而加班是没办法避免的,是个职业操守问题,没什么可聊的;为成长提高加班,相当于给自己能力提升吃小灶,是个自愿自觉的问题,一看有无想法,二看体力能否跟上。工作之外的时间久久积累也的确可以形成能力差距;为了与领导同步、讨领导喜爱而加班,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做得来,有的人做不来,一看性格,二看有没有空,三看领导喜好。
其中,前两类是工作、成长的需要,纯粹看个人。个人喜爱,认真干、认真学,的确可以提高能力。1万小时理论看重的积累效应就是为这类加班准备的最佳解释理论。最后一类,若非工作使然,比如办公室主任、秘书、司机这类服务领导的人员,那就不好臆测了。
快时代,教育、医疗资源的相对紧缺会让很多人在子女受教育、家人就医方面费不少功夫,使得刚性加班需求一旦与其撞衫就让人很纠结,恨不得多长出些腿脚、像小说中那样派出若干化身去代替自己办事。
有钱的、有权的可以随时支配资源替代自己去办事,拼搏的、未上位和没太多钱的就困难了,只能在各种刚性需求中打时间差、赤膊上阵,左支右挡,狼狈尴尬。
此时,加班的酸甜苦辣就会表现出来。人们就会胸怀各种纠结去探讨加班的必要性、窃窃私语领导等等。
其实,我想大可不必。
大方些,自在些,少想些,紧急工作该加班就加班,有空闲该下班就下班,为了成长无论在家还是单位该学习成长就别洋务,如果你喜欢等特定的人、领导,那就去等待接触,不用在乎他人的说法。
成年人大多是知道权衡取舍的。
想想看,为工作为成长的加班,加就加了,又有谁没有加过呢?为接触领导提拔加薪水,加与不加都在你一念之间,大多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并非万能钥匙,也并非都能如你所愿。
所以加班或不加班,更多是个人选择、喜好或成长路径,并非解决问题、飞黄腾达的不二法门。
不必为加班或不加班纠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好。
何况人们加班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自己年迈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安度余生呢?
如此,加班或不加班,这事儿想多了,就实在无趣了。
祝福大家周末愉快!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