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1.为什么胜利的是刘邦?
在所有的历史故事中,刘邦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创业者。与竞争对手项羽相比,刘邦的实力远不如后者,而他的成功与他当时的背景却有着密切关系。时任泗水亭长的他对当时的组织架构,以及官僚体系十分清晰,这也就让他对人事协调,人性的把控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与之对比,项羽虽文武双全,却不擅于合理分配,且性格自大,一意孤行,才会在角逐中一再错失良机。
2、把学习视为终生的事情
即使再忙也要保持学习状态,书中俞敏洪描述到,他不仅每天坚持读书,在3个月的时间里,他能读60本书,还做了30000多字的笔记,我们普通人相信并没有他忙,因此学习和进步是创业者决不可延误的事情。
3、耐心耕耘,不渴望一蹴而就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好的创始人,可靠的项目,与之匹配的创业团队,都是发展的关键。创业的根本恰好是循着目标,充满耐心补充好能量,防范意外一路前行,而时间往往可长可短。
二、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对创业项目再三思考
在鼓励大众创业的今天,创业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很多人并没有想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便一哄而上,只为博取名声。事实上,作为前期准备,创业者必须对项目有严格的考察,首先是否有足够资金,能否实现,现实之后又能否被人复制。再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所在,才能让这次的创业变成自己今后的事业。
2、从长远的目标考虑涉及的问题
有了项目之后,则需要从长远的收益出发,搭建其商业模式,还有结合考虑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思维的差别,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合伙人纠纷,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3、创业需要守正出奇
文中提到一个例子,在一次作者与朋友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玩儿时,一块漂亮的草地被铁丝围了起来,铁丝的作用是用于草地主人划分范围的,众人却以为是为了阻拦他们越过草地,而正是作者的勇敢,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同样创业时只要守住基本的法律底线,很多红线是可以突破的。
三、如何化解创业过程中的危机
在创业过程中不要害怕模仿,在现有的模式上多走一步
吉利公司的老总李书福学历并不高,一开始他只开了一家修理厂,而赚到足够多的钱之后,他并没有获得满足,便想着买摩托车配件组装成新摩托车卖,赚了更多钱,他便琢磨着可以造汽车,等做成了,几年后,李书福买了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公司沃尔沃。创业有时候就跟徒步一样,走累的时候,再往前一步,才有成就感,而散步往往不会,越是在压力之下,人们越能体会达到目标的感受。
学会走出舒适区,勇于突破
走出舒适区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用于突破则是为了扫除前方的障碍,不被眼前困境局限。文中提到一个例子,据说,有一年春节过后的返程高峰,湖南一个收费站因为系统收费瘫痪,挡住了约6万车,没一个人敢去把栏杆放开,直到晚上一个酒鬼掀起了栏杆,这些车辆才得以通行。有时候突破很简单,为什么6万人都不敢掀栏杆,因为每个人都被理性思维局限,缺乏一瞬间突破的勇气。
专注做事,向优秀的人看齐
把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哪怕暂时没有收益,一旦认定这件事利于成长,那么便应该忽略外界的声音。同时向自己的精神偶像看齐,与优秀的人为伍,努力效仿,总有一天会逐渐成就人生的辉煌。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俞敏洪主要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那些思路。
1、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自身特质符合创业项目,持续学习,同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
2、创业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对创业项目有严格考察,同时能够搭建长久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守正出奇。)
3、如何化解创业过程中的危机(不断向前,用于突破舒适区,向更优秀的人看齐)
希望这本书可以对你有用!
作者简介:李安甯,女性摄影机构策划人一枚。当过会计,做过记者,卖过情趣用品,关注女性成长,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要只是看过,点赞、留言、赞赏或者分享,让我知道,你曾经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