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无疑问,在读完漂牛先生的《父亲节》时,我的心一直在隐隐作痛,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忍了很久,很久,终究是没有忍住。
开篇“这个节日,我并没有收到孩子的祝福”, 便让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中,回想父亲在世的时候,我又何尝亲手为父亲送过一个关于父亲节的礼物?何尝亲口对父亲说过一句关于父亲节的祝福?虽说父爱如山,没有哪个父亲会和自己的孩子计较任何一个节日的祝福。然,无形中,我还是看到了一个父亲落寞的背影,和无奈的叹息。
“但我一个人去看了父亲/他一如既往地在墓碑里,看着我微笑/我也微笑”,虽然作者没有收到孩子的祝福,可他并不在乎,因为他正好可以去看看自己的父亲,虽然只是墓碑上的一张相片,一个被定格了的慈祥的笑容,从作者写的“一如既往”中,我们不难想象,父亲活着的时候,一定是位慈爱的人。以至于,如今作者虽然与父亲阴阳两隔,却仍旧可以相视而笑。那应是一种安然的会心一笑,那也是深入骨髓的无声的爱,如一汪清泉,沁入心扉。
此时,作者“爬到最高的山梁,远眺最亮的星星/忽然泪流满面”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小片段,父亲去世那时,连续几天下着暴雨,儿子抬头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对我说:“妈妈,天上没有星星,我看不到外公了。是不是外公还在路上?妈妈,去天上的路有那么远吗?”那一刻,我泪如泉涌。儿子之所以如此问我,只因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无法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解释清楚人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记得那天在告别仪式上,儿子看到棺材里直挺挺躺着,一动不动的外公,问我:“妈妈,外公怎么了?”我抱着儿子,对他说:“宝贝,快给外公鞠躬,送外公上路,外公要到天上去了。”他又问:“外公为什么要去天上,那我以后还能看见外公吗?”我说:“能呀,以后你要是想外公了,就抬头看看天,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外公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父母都会这样对孩子解释关于“死亡”的问题。我只知道,在当时,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方法。
曾经,因为六月有“儿童节”,父亲对我说:“六月,是属于孩子的季节,应该开开心心的度过。”可是,亲爱的爸爸,您到死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父亲节”吧?而且,也在六月。可是,亲爱的爸爸,原谅我吧!我其实为您写过一些父亲节的文字,只是,您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亲爱的爸爸,原谅我吧!我是如此不懂事,如此不善言辞,从来没有对您亲口说过一些爱您、想您、心疼您的话。
正如作者在结句中写的一样:“我的父亲/我的孩子/我残缺的人生……”仅仅一个“残缺”,便和开篇“我并没有收到孩子的祝福”不谋而合地把作者出卖了,其实不是真的完全不在乎,还是有一丝无奈,一丝落寞的。“残缺”两字,道不尽心中无限的惆怅,诉不完心中无限的思念。
噢,亲爱的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父亲节即将来临,我突然不知道该对您说些什么。这是您去世后的第二个父亲节,我想,还是对着天空大声地喊一声:爸爸,我爱您!
爸爸,您能听到的,对吗?!
附原诗:
《父亲节》
作者:漂牛
这个节日,我并没有收到孩子的祝福
但我一个人去看了父亲
他一如既往地在墓碑里,看着我微笑
我也微笑
爬到最高的山梁,远眺最亮的星星
忽然泪流满面
我的父亲
我的孩子
我残缺的人生……
网友评论